中国食品安全报讯(李才劲)新疆哈密市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守底线 查隐患 保安全”专项行动为契机,着眼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风险,全面压紧压实党委政府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机制。
一是争取主动,落实“两个责任”有担当。市食品安全办强化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形成专题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建立健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在解读文件精神、梳理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取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哈密市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 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实施方案》,形成市、县、乡、村上下贯通、一体支持的工作推动和落实机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责任要求,抓实抓细“两个责任”工作机制。
二是吃透精神,实现末端发力有策略。分别组织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办主任会议和各区县乡镇食品安全办主任会议,反复学习《关于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 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与《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文件精神,明确“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要求,深入探讨落实“两个责任”举措,积极构建层级对应、实操可行的食品安全包保责任机制。组织市、区县食品口监管干部及基层所干部共同开展前期摸底排查,深入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对照规模大小、业态类型展开A、B、C、D四个等级主体的认定工作,统一建立哈密市食品安全四级包保主体台账,下沉基层指导建立健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有效融合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村(社区)两委干部力量,充分发挥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有力推进“两个责任”机制落地见效。
三是压实责任,完成目标任务有成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开展,实行日分析、周调度工作制度,组织各级食安办工作人员召开视频推进会议,加强工作调度和层级衔接,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包保工作按要求、按时限完成。各区县组织熟悉辖区情况的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主动对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着手解决因行政区划导致的分级难问题,全面建立完善包保干部库、食安办成员库、包保主体库,截至11月15日,全面完成7067家市场主体(含“三小”)分级工作,确定市、县、乡、村四级包保干部共计840人,完成包保干部名单、包保主体台账、责任清单以及食安办人员信息表的建立和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