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程伯全 梁计)连日来,攀枝花市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与提升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相结合,创新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探索推进食品安全“细胞建设”,在东区东华市场监管所管辖的“中环天地”、“乐活天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设置“食安小站”,综合运用“微小站”“智慧网”“诚信榜”等模式和手段,把地方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相互衔接、贯通协同,联通精准治理“微血管”,激活责任落实“大动脉”。
打造“微小站”,实现责任落实“零距离”
记者了解到,“食安小站”作为市场监管所和辖区包保干部的工作触手,将压实主体责任、防控风险隐患、督促问题整改等日常工作延伸到基层最小工作单元,确保出了问题能够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让“两个责任”落实有“深度”。
在“食安小站”里,食品经营者可以及时接收包保干部反馈的问题清单,实现包保与监管过程中互通信息,通过包保干部督导和部门监督“双管齐下”推进企业整改问题,让“两个责任”落实有“速度”。
记者看到,“食安小站”外墙上还设置了展示窗口,轮巡播放街区厨房的实时加工动态,并配备可折叠桌椅板凳、音响话筒等设施,大力宣传《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内容,督促企业履职、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阳光”监管。同时,实行“每周三接访日”制度,固定每周三监管人员现场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将“维权站”搬到商圈里、“坝坝会”开到群众中,让“两个责任”落实有“温度”。
运用“智慧网”,跑出责任落实“加速度”
据介绍,“食安小站”接入东区“互联网+”智慧监管平台,并与基层监管人员手机互联互通。同时,“互联网+”智慧监管平台的“明厨亮灶智能AI”功能可以对餐饮监管中常见的7种违法行为进行智能抓拍并实时报警,对食品经营者的监管痕迹、整改轨迹、检查频次进行持续性监管,截至目前,该所智慧监管平台已经覆盖食品经营单位508户。
“食安小站”通过视频展示、语音播报、定点发放等形式,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同时,还制作了《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建立健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培训课件和视频进行播放,提升食品安全领域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为提升问题整改速度,攀枝花市构建了“市—区—所—站”四级数据共享机制,及时交办各级监管部门、包保干部检查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并通过“食安小站”的智慧监管窗口实时查看问题整改情况,变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截至目前,通过“食安小站”智慧监管平台处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316起。
建立“诚信榜”,树起责任落实“风向标”
在“食安小站”公示栏处记者看到,上面设立了后厨监管“诚信榜”,实行动态管理机制。据介绍,每月将环境卫生优良、食品安全制度执行到位的餐饮单位作为“A榜”对象,将环境脏乱、未有效落实食品安全制度的餐饮单位作为“B榜”对象,形成鲜明对比,起到“曝光一家,整改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攀枝花市对辖区内餐饮行业建立电子档案,实行“一店一码”数字编码制监管模式,将餐饮店基本信息、问题清单、整改情况等内容纳入监管平台,经营者可以通过扫码第一时间找到需要整改的问题,包保干部和监管人员还可以通过对消费投诉、监管信息等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靶向督导和精准治理。
为促进共治共建格局,攀枝花市将“食安小站”作为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窗口,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放心消费街区、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建设,举办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活动、食品安全“四个你我”等社会共治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