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官栈张宇:好的滋补品,得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买得明白

2025-10-26 17:32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牛安春 刘延正)花胶作为承载千年饮食文化的高价值水产品,其滋补价值历经《本草纲目》等历代典籍印证,已被12个省份纳入14种中药饮片范畴。随着健康消费升级,花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鱼胶(花胶)行业宏观环境与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指出,2023年鱼胶市场规模已达3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增至5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800亿元。然而,市场快速发展背后,产业深陷标准缺失、科研薄弱、生态失衡等多重瓶颈,“标准化”与“科学化”已成破局关键。

▲(2025年中国滋补产业新质发展大会暨中国渔业协会鱼胶(花胶)分会第二届行业年会在广州召开)

在2025年中国滋补产业新质发展大会暨中国渔业协会鱼胶(花胶)分会第二届行业年会上,行业专家、科研院所及头部企业齐聚,共探产业转型路径。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广东官栈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官栈”)深度参与大会,董事长张宇以中国渔业协会鱼胶(花胶)分会执行会长身份发表主题演讲,提出“标准筑基、科研赋能、生态共建”的产业发展框架,以全链条实践为花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行业困局:传统滋补品的现代化转型之惑

消费升级与健康需求的持续增长,无疑推动了花胶市场的规模扩容,但行业发展水平未能同步跟上消费需求迭代节奏,正逐渐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瓶颈。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房金岑)

最突出的问题是全链条标准缺失。从原料养殖、捕捞加工到品质分级、仓储物流,各环节均无统一规范,导致市场乱象频发:部分商家以次充好、掺杂掺假、虚假宣传,既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侵蚀行业信任。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房金岑直言,我国水产标准虽超4000项,但花胶领域标准缺口明显,难以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空白进一步引发低质量竞争,小型创新企业尚未完成技术积累便卷入价格战,行业创新活力不足,长期陷入“劣币驱逐良币”循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

科研薄弱与价值模糊同样制约花胶产业发展。与阿胶“补血”、海参“免疫”、燕窝“养颜”的清晰定位相比,花胶核心价值长期模糊,消费场景局限于节日送礼,大众认知停留在“传统奢侈品”层面。传统滋补经验缺乏现代科学验证,其营养成分机制、功效靶点、适宜人群等关键问题未形成系统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强调,传统滋补品需打破传承与现代实践壁垒,以科技赋能功效验证,才能融入现代健康体系,实现从“经验滋补”到“科学滋补”的转型。科研缺失让花胶难以对接现代消费需求,品类价值无法充分释放。

▲(中国渔业协会会长崔利锋)

消费者认知偏差与产业生态短板也加剧困境。消费者对花胶的认知多依赖传统口碑,缺乏对功效原理、食用场景、选购标准的科学认知,导致消费频次低、受众狭窄。产业生态同样短板明显:原料端70%依赖进口,国内养殖标准不规范,供应稳定性与质量可控性不足;加工端以手工小作坊为主,工艺落后,规模化加工能力薄弱;品牌端缺乏领军企业,未形成多品牌协同发展格局。中国渔业协会会长崔利锋表示,滋补产业需以标准重塑信任、以科学提升价值,通过全产业链生态建设破解瓶颈,实现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官栈实践:标准与科研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面对行业多重困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广东省“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官栈深耕花胶产业十余年,率先构建“标准+科研+市场”闭环实践体系,以标准筑牢信任根基,以科研激活品类价值,成功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花胶产业升级路径,成为行业标杆。

标准建设是破局核心。官栈牵头或参与多项国、地、团体标准制定,系统性填补行业空白:主导国内首个《鲜炖花胶》团体标准,明确原料、工艺、营养指标等核心要求;参与《鱼胶(花胶)分类与名称》国家标准起草,统一行业命名体系;主导的《鱼鳔干制操作规程》广东省地方标准于2025年5月实施;主导制定的《进口鱼胶追溯通则》成为首个被正式纳入“湾区标准”清单并实施的滋补品类别,构建覆盖全环节的标准体系。

为推动标准落地,官栈打造全链条质量控制体系,在关键环节设立34项标准化质控节点;生产端拥有广州番禺MSC认证基地,越南2万平方米精深加工工厂已投产,规划海外多基地形成双循环格局;联合权威机构搭建协作平台,建立“一物一码”全链追溯机制;供应链方面,官栈在国内外布局养殖基地,联合科研院所建立鱼种溯源与加工研究基地,通过“自有+战略合作”工厂模式实现产能规模化,旗下产品核心电商渠道市占率超60%,连续五年位居全国花胶类目销售额第一。

▲(官栈构建“院士领衔+产学研协同”的高水平科研体系)

针对花胶产业的价值模糊痛点,官栈以科研创新破解。官栈研发投入占比近5%,累计投入1.5亿元,构建“院士领衔+产学研协同”科研体系。2024年中国工程院薛长湖院士出任首席科学家,牵头与顶尖机构共建4个核心实验室,其中“官栈鱼胶营养安全研究中心”为国内首个鱼胶专业研究机构。聚焦“养宫抗衰”方向,通过动物试验、细胞试验及人群双盲试验,验证花胶中6型胶原蛋白等关键标志物对子宫内膜修复、卵巢功能改善的明确作用,为功效提供科学依据。截至目前,累计发表20篇研究论文,获得74项保护专利。

▲(官栈率先提出“养宫”核心概念)

市场转化方面,官栈率先提出“养宫”核心概念,精准切入一、二线城市30-55岁女性市场,打造“七日养宫局”等场景化产品;突破鱼胶蛋白稳定技术,开发鲜炖花胶、花胶肽等便捷化品类,推动消费场景从低频送礼向高频日常转变,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超10亿元,同比增长22%,四年复合增速达300%,成为花胶品类增长核心引擎。

生态共建:携手迈向500亿花胶蓝海

单个企业的突破难以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尤其在花胶产业仍处于“企业各自为战、资源分散割裂”的孤岛状态下,中小企业面临标准缺失、技术薄弱、资源匮乏等多重困境。如何突破产业瓶颈、撬动 更大的市场规模?

▲(官栈董事长、中国渔业协会鱼胶(花胶)分会执行会长张宇)

张宇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构建“双线驱动+三维支撑”的产业升级体系。双线驱动,一是深耕养宫战略,聚焦目标人群的精准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二是推动产业跨界升级,依托上游标准化建设解决原料稳定性问题,将花胶有效成分拓展至水饮、餐饮、保健品、护肤品等领域,挖掘200亿新增市场空间。两条主线协同发力,可撬动更大市场。

三维支撑,一是坚持科研驱动,筑牢信任根基。延续官栈已建立的循证研究体系,推动产业级功效验证,通过持续投入开展成分识别、机理分析、真实世界研究,将传统滋补经验转化为科学循证依据;同时加强胶种细分研究、检测追溯技术研发及功效提取工艺优化,形成 “科研验证-市场反馈-技术迭代”的闭环,为全行业应用提供扎实技术支撑。二是推进产业升级,夯实发展底座。以官栈构建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建立上游养殖规范、原产地鲜制体系,打造前处理中心、远洋冷冻中心及花胶研究院,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稳定性;在稳定70%进口原料质量优势的同时,大力推动国内养殖标准化建设(如广东本土鱼种培育),构建“国内+海外”双循环原料生态;培育专业化深加工工厂,完善水发、预制、成分提取等产业能力,推动花胶脱离传统滋补品形态向多元化产品延伸。三是构建多元生态,激活市场活力。实施“心智聚焦+品牌细分”策略,在强化花胶“养宫”核心认知的同时,孵化干花胶、鲜炖花胶、花胶肽、花胶零食等10个以上细分品类品牌,形成多品牌协同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格局;搭建“花胶品牌产业生态发展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胶种挖掘、功效研究、品牌定位、标准应用等全链条帮扶,破解小型企业创新难、成长慢的困境;联动上下游及跨界资源,推动花胶与月子会所、代餐等场景深度融合,让传统滋补品更贴近现代消费者需求。

▲(官栈花胶产品)

站在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张宇强调,新时代好的滋补品得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买得明白。作为行业领军者,官栈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以标准建设规范产业秩序,以科研创新激活品类价值,以生态共建凝聚发展合力,推动花胶产业实现标准化、品牌化、高质化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海洋滋补的独特力量。

花胶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之路,始于对行业困局的清醒认知,破局于官栈的全链条实践,决胜于产业生态共建。从破解行业乱象到激活品类价值,从企业单点突破到全产业协同发力,花胶产业正逐步摆脱传统桎梏,以循证价值重塑消费信任,以标准化建设夯实发展根基,以生态化布局撬动更大市场。在官栈的引领下,新时代花胶产业定会绽放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