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肇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 洪楷煌)在为期一年半的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肇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师生饮食安全核心需求,以“严标准、硬举措、新手段”破解监管难题,推动校园食品安全从“合格线”迈向“优质线”,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亮点。
一、“全链条溯源”筑牢源头防线,食材安全看得见
构建“供应商准入+全程追溯”双保障机制,从源头切断风险。建立校园食品供应商“白名单”制度,联合教育、卫健部门对全区39家食材供应商开展资质审核、现场考察和信用评级,清退资质不全、信誉差的供应商3家,实现大宗食材(米面油、肉蛋奶)100%从“白名单”采购,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
二、“智慧监管”破解传统难题,监督无死角
升级“明厨亮灶”工程为“互联网+明厨亮灶”,突破传统监督的时空限制。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100%实现“摄像头全覆盖、操作全可视”,监管部门通过后台系统可实时查看食材清洗、切配、烹饪、留样等关键环节,发现不规范操作可立即远程提醒、线下核查,专项整治以来,通过智慧平台整改操作不规范问题180余起。同时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集中巡查,把问题亮出来,举一反三,形成“监管部门+主管部门+学校”三方共治的良好格局。
三、“靶向整治”扫清周边隐患,环境更安心
针对校园周边“小商店、小摊贩”监管难问题,采取“分类施策、精准打击”策略。划定校园周边200米“食品安全管控区”,联合城管、公安开展“错时执法”(早中晚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对校园周边食品加工经营户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全年累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08家次,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案件3起、过期食品案件1起。
四、“沉浸式宣教”提升安全意识,认知入人心
摒弃“单向灌输”的宣传模式,开展“沉浸式、互动式”食品安全教育。一方面,组织“食品安全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你送我检食品快检演示”“食安知识现场问答互动”等形式,为广大师生普及安全知识,让抽象的法规变成可触摸、可体验的实践。另一方面,针对学校负责人、食安总监、食安员及食堂从业人员开展“培训+考核”方式,组织线下培训3次,线上考核97人,考核通过率100%。
五、指导食堂建设升级改造,把好门槛关
在学校、幼儿园食堂许可申办或升级改造时,提前介入指导,从主体业态确认、功能区布局、设备配制、卫生标注等维度,提供个性化方案,确保经营场所从设计源头符合法规要求。专项整治以来,共指导7家学校、幼儿园对食堂布局及硬件设备升级等进行优化,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打下坚实基础。
六、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安全记心中
督促全区学校、幼儿园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制定食安员、食安总监、食安副校长管理制度。开学之初,印发“七个一”工作制度,组织全区校园开展一次食堂管理人员培训、组织一次原料供应商信用评价和招标、组织一次食品周边环境的消杀、组织一次厨房场所及设备设施的清洁维护消毒、组织一次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组织一次食品原料及餐用具的检测检验、组织一次食品安全培训讲好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