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肖峰 记者程家武)淮北市聚焦办好民生实事,扎实开展“食安名坊”培育行动,从“里”到“外”助力食品小作坊“旧貌换新颜”,更好传承弘扬特色饮食文化,提升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市3家小作坊通过省级“食安名坊”审核验收。
宣传引导振“精神”。结合“千企万坊”“流动诊所”“食品生产帮扶特派员”等活动,市、县(区)局、所三级联动,全面梳理食品小作坊发展状况,坚持“培育为先,好中选优”原则,加强“食安名坊”培育宣传,主动上门作好政策服务,鼓励引导有意愿、有条件的小作坊主动申报“食安名坊”,激发小作坊改造提升动力。
量身定制换“新衣”。围绕环境卫生、进货查验、生产加工、工艺布局、设备设施配备、食品检验检测等方面“量身定做”“一坊一策”提升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分解落实培育任务。采取“一对一”指导、“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开展集中培训、上门帮扶、现场指导,建立培育清单台账,帮助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条件再提高、生产工艺再优化、生产管理再规范。
精心帮扶提“气质”。举办食品安全培训,指导小作坊开展食品安全公开承诺,做好墙面、路面硬化,优化功能分区,做到制度上墙。强化品牌小作坊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参与各类产销对接、展览展销、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推进“放心消费长三角”品牌互认共享,让“食安名坊”小作坊走出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