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聪聪 记者程家武)今年以来,宣城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以“源头强基、流通提质、风险闭环”为主线,推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以来,累计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8462家次,查办案件466起,推动农村食品抽检不合格率同比下降1.86%。
源头强基,以“党建赋能出厂批批检”压实生产主体责任。成立食品生产行业综合党委,组织党员专家团队对全市规上食品生产及历史抽检问题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把脉,为企业量身定制出厂检验项目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党员技术骨干面向企业质检人员开展培训考核,切实提升企业自检把关能力。截至目前为48家农村生产企业量身定制出厂检验方案,完成全市80名检验员“理论+实操”培训考核认证,指导54家企业改造检验室、升级设备,企业自检准确率有效提升。
流通提质,以“三单三标”打造规范化农村食品经营店。推行“供货商清单+自查记录单+温度记录单”“特殊食品标识+禁售酒标识+散装食品标签”工作机制,编制8类规范模板,在全市农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校园周边食品销售者试点“三有三上”标准(制度上墙、标识上柜、记录上本)。建立“自查-检查-整改-复核”全流程管控机制,试点地区自查率提升61%,冷链温控达标率提高53%。升级“票证通”系统实现批发企业扫码出单、零售端溯源实时核验、食品近效期自动预警,切实改善票据不规范、索票不及时等问题,有力铲除假冒伪劣食品生存土壤。
风险闭环,以“三级联动”强化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建立抽检不合格核查处置“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按不合格批次数实施“市场监管所-县局-市局”三级递进监管,累计对4家多批次不合格、22家一批次不合格农村食品生产者开展联动处置和“流动诊所”帮扶,推动18家农村食品生产者完成设备升级改造,问题整改率达10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