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向思为 袁梦葳 记者程伯全)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阿坝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切实保障农(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若尔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农(牧)地区食品市场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综合施策,通过“一次专项检查、一次集中培训、一次靶向提示”,扎实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执法人员检查农村食品安全 图片来源: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
严查严打,开展“守护消费”铁拳专项整治行动
行动以农村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小超市、食品批发点、校园周边食杂店为重点区域,以群众日常消费量大、风险隐患突出的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粮油制品、休闲食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为重点品种。执法人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重点检查经营主体资质是否合法、索证索票是否齐全、食品标签标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销售“三无”(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执法人员检查农村食品销售单位的证照 图片来源: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
执法人员现场指导食品安全 图片来源: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
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4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主体105家次。查获并下架“三无”、过期、假冒伪劣食品27公斤,移交违法线索2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起,有效净化了农(牧)地区食品市场环境,形成有力震慑。
执法人员在多玛村开展食品安全培训 图片来源: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
提能强基,组织“固本”专题培训活动
针对农(牧)地区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的现状,对多玛村20余名食品经营户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农(牧)地区市场实际案例,详细讲解食品采购查验、索证索票、贮存规范、标签识别、临期食品管理等关键环节要求。特别设置现场实操环节,指导经营者如何辨别常见假冒伪劣食品。通过法规解读、案例分析、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和守法经营能力。参训人员普遍反映收获大、实用性强,为规范农村食品经营行为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引导,发布“暖心”消费提示信息
针对农村消费者特别是老年群体食品安全知识相对欠缺、防范意识不足的特点,精心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农(牧)地区食品安全消费提示,通过微信公众号、村(社区)宣传栏、现场发放等多种渠道广泛发布。提示内容重点围绕“三要三不要”展开。“三要”,即购买食品要细看标签(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索要和保存购物凭证;发现可疑食品要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三不要,不购买来源不明、标识不清的“三无”食品;不贪图便宜购买价格异常低廉的食品;不轻信虚假宣传(如“特效”“祖传秘方”等)。该提示累计覆盖受众达246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其科学、理性、安全消费。
下一步,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农(牧)地区市场巡查监管力度,深化培训成果运用,创新消费提示形式,积极探索构建“检查、培训、宣传”三位一体的长效治理机制。同时,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坚持“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守护好广大农牧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的安全底线,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州典范若尔盖示范奠定坚实的食品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