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袁梦葳 记者程伯全)近年来,宜宾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11年起,宜宾率先在全省出台标准化奖补政策,并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标准化激励机制,有力推动了标准化工作在各领域的深入开展。
在标准化激励政策的推动下,宜宾市标准化工作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2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48个;参与制订国际标准2项,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总量超过100项;制修定197项地方标准(含已废止)和63项团体标准,覆盖了优势特色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轨电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多个领域,《宜商环境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为全方位打造“宜商环境”品牌强基固本,成为宜宾赢得国家标准化营商环境招牌的核心标志。
2025年,面对地方经济下行压力,宜宾市依然坚定不移狠抓标准化激励经费兑现。市财政严格依照政策规定,第一时间兑现了216万元标准化发展激励经费。据统计,宜宾市历年累计兑现标准化发展激励经费近3000万元。其中,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的激励力度尤为突出,单个标准最高可获得50万元资助。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标准化工作中,宜宾市始终聚焦国家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升级和企业标准领跑者等重点领域。在国家战略产业方面,宜宾抢抓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国家“双碳”目标机遇,重点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相关标准,推动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集聚成势,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电池组件、到动力电池电芯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再到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宜宾强化标准引领,注重技术应用,推动智能轨道交通的设计规划、技术安全、运营管理等核心标准的制定实施,有效助推智能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国门,获得国际订单。
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宜宾以“五粮液”为龙头的浓香型白酒产业为示范,在满足基本需求、填补关键节点急需空白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宜宾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良好行为规范》等标准,为宜宾浓香型白酒产业量身打造标准体系,通盘兼顾产区、产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信用建设等需求,有力推动了传统白酒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由宜宾牵头成立的“宜宾-自贡-内江-泸州”川南四市标准化发展联盟,为川南经济一体化架起了产业链、创新链的标准化桥梁。此外,宜宾积极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和标准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在标准制定中引入新技术,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提升标准竞争力,助力其在行业内树立标杆,引领发展。
此外,宜宾还积极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线上课程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标准化意识,为标准化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全力贡献地方标准化智慧和力量。同时,该市着力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机制、组建标准化专家库、成立标准化促进会等举措凝聚标准化发展资源,为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宜宾市将推进标准化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核心战略,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聚焦重点领域等为路径,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充分彰显了其坚持以先进标准支撑引领全面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未来,宜宾市将继续发挥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