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朱思垚 记者程伯全)为切实维护若尔盖县旅游市场良好秩序,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提升“大美阿坝州 黄河大草原”旅游品牌形象,近期,阿坝州若尔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本地特色产品领域,组织精干力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旅游市场专项检查行动。重点规范牦牛肉制品、民族工艺产品、地道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商品的经营行为,全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截至目前,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立案各类违法线索72件,结案53件,罚没45.11万元。
聚焦重点领域,靶向精准发力。本次行动以旅游景区、旅游沿线商铺、土特产专卖店、集贸市场等为重点区域,以消费者关注度高、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为核心,实施精准监管。牦牛肉制品“保真溯源+明码实价”双管齐下。严查来源真实性, 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售牦牛肉制品来源合法、渠道清晰,严厉打击以普通牛肉、其他肉类冒充“若尔盖牦牛肉”的欺诈行为。要求经营者清晰标注产地(如“若尔盖产”)、肉品来源(如“本地牧场直供”需提供证明),严禁虚假宣传和产地误导。严管标签标识,检查预包装牦牛肉干、风干肉、卤制品等的标签标识是否规范、完整,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者信息等是否清晰准确。对散装销售产品,要求必须设置规范的信息标识牌。狠抓明码标价,要求所有肉制品必须清晰、规范、醒目地标示价格,计价单位明确(如“元/斤”“元/袋”)。严厉查处价格欺诈、模糊标价、低标高结、货签不对位等违法行为。民族工艺产品“真实描述+品质保障”筑牢根基。 规范宣传用语,重点检查藏毯、银饰、骨雕、牛羊毛制品等民族工艺品的宣传内容。严禁使用“大师亲制”“纯手工”(若非全部手工)、“古董”“稀有珍品”等不实或误导性词汇进行夸大宣传。要求对产品的材质(如银含量、羊毛纯度)、工艺特点(如机制/手绘部分)、产地等关键信息进行真实描述。保障商品质量,对涉及质量安全的工艺品(如儿童饰品、餐具等)进行抽检,确保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督促经营者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杜绝“三无”产品和劣质品流入市场。地道中药材“正本清源+诚信经营”守护健康。严把药材质量关,重点检查冬虫夏草、贝母、红景天等本地特色中药材的购销渠道是否正规,是否有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染色增重等违法行为。规范标签与宣传,要求中药材(特别是散装)必须标明品名、产地(如“若尔盖产”)、等级、价格等信息。严禁虚假标注产地、年份或夸大药用功效(如宣称“包治百病”等)。明确区分食用农产品与药品属性,非药品不得宣传治疗功效。 强化价格公示,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定,特别是对按克、按两销售的中药材,必须明确标示单价和计价单位,防止价格陷阱。
执法人员检查肉制品现场 图源: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
执法人员开展价格检查现场 图源: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
执法人员开展游客服务岗工作 图源: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
强化宣传引导,压实主体责任。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坚持执法与宣教并重,现场向经营者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倡导诚信理念,强调诚信经营是若尔盖旅游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引导经营者珍惜“若尔盖”品牌声誉,自觉抵制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以假充真等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推广示范引领,鼓励经营者主动公示承诺,积极参与“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店”创建活动,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效。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共出动执法人员72人次,检查相关经营主体387户次。对检查中发现的8户明码标价不规范、10户进货查验记录不全等问题,现场责令整改。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发力,保持高压态势,对重点区域、重点商户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严防反弹。严查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投诉举报的以及监测到的违法线索,坚决依法从严从快查处,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畅通维权渠道,强化12315投诉举报平台值守,高效处置涉旅消费纠纷,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查必有果”。构建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特色商品经营规范指引,加强与文旅、公安等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推动若尔盖县旅游市场健康、诚信、可持续发展。
若尔盖县市场监管局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持续擦亮若尔盖高原特色商品“真实、优质、诚信”的金字招牌,让广大游客在领略高原壮美风光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放心、舒心的购物体验,为若尔盖县打造全域旅游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