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丽水市“三聚焦三提升”推动食品安全利民行动走深走实

2024-08-28 11:0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连待待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正心) 今年以来,丽水市践行“服务助企、监管惠民”的工作理念,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利民行动,推进特色食安助共富丽水先行,努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舒心、省心、安心。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中小学校“示范食堂”30家,示范阳光食品作坊295家,过期食品投诉举报数占食品投诉举报数的比重连续7个月保持在10%以下;全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连续15年位列浙江省第一,入选“浙里食安”最佳实践项目5个,系全省最多。

聚焦源头管控 提升风险感知度

推动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全面贯彻《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推动重点主体依托“浙食链”系统履行法定追溯义务,实现重点品种数字化“一链追溯”。目前,全市共2915家重点主体纳入数字化追溯管理,覆盖率达85%以上;豆制品、热加工熟肉制品、食用调和油、猪肉等重点品种数字化追溯上链率达90%以上。

推动风险隐患“源头化”治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感知快、预警快、响应快、处置快”机制,在全市设立风险预警指挥中心1个,风险综合治理中心9个,监测哨点246个,提前完成改革目标任务,助力地方产业食品安全风险化解。如,指导缙云改进菜干生产工艺,实现菜干监督抽检合格率100%,成功破除缙云菜干产业发展。

推动校园食材“阳光化”集配。在缙云试点开展校园食材“阳光集配”,推广亚运食材配送模式,构建责任清晰、链条完整、流程透明、安全可控的校园食材配送新形态。如,缙云90个学校已实现“阳光集配”全覆盖,累计配送20.99万批次,工作经验在全省食品安全监管深化改革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聚焦监管重点 提升治理精细度

守护“一老一少”舌尖安全。实施养老供餐规范提升计划,做到信息公开、后厨清洁、操作阳光。目前,全市建成养老供餐机构“阳光厨房”50家,完成率62.5%。建立“校长陪餐制、局长陪餐制、家长陪餐制、学生反馈制”四位一体责任体系,按照“一校一档、一校一策、一校一盯”要求排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隐患,实现全市684家学校食堂全部建档入库。

彰显食品小作坊共富特色。实施“一菜富一村、一叶兴一镇”的丽味食坊共富行动和食品小作坊5S现场管理标准化提升行动,推进景宁东坑咸菜、松阳新兴茶叶、庆元黄粿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共建成食品小作坊共富园区1个,食品小作坊特色村6个,示范阳光食品作坊295家;推出首批“阳光标签”279个。

推进“无过期食品城市”创建。开展过期食品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通过全量约谈促知晓、全员培训促提升、全体承诺促自治、全面建设促规范、全民找茬促整改、全部处罚促高压的“六全六促”举措,力争实现社会面过期食品投诉举报“基本清零”的目标。目前,全市共受理过期食品投诉举报99件,同比下降35.53%。

聚焦民生关切 提升群众参与度

开展“立体化”科普宣传。通过微信图文、短视频、现场直播等方式,塑造“夏大妈”“李阿姨”等人物形象,生动形象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全力打造“浙丽好食安”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食在匠心”“食在安心”系列护航体验活动21场次,推出食品安全科普作品113个,在新媒体上刊播食品安全相关内容162篇,总阅读量超60万人次。

打造“沉浸式”快检服务。在农贸市场、检测机构等场所设立“百姓点检”便民服务点35个,开展“你送我检”“你点我检”等活动,让群众“零距离”“沉浸式”了解和感受食品快检流程。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百姓点检”活动71场,其中现场直播活动4场,在线观看人数超15万人次;“百姓点检”活动已累计为群众提供免费快检服务1934批次。

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卖骑手等社会各界人士加入丽水市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以“随手拍”“随时拍”等方式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新闻媒体参与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公众监督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度。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2583件,按时办结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