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正心)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福祉,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三门县市场监管局以“监管夯基、服务赋能”为理念,构建多维协同机制,创新精准帮扶模式,从合规指导到品质提升,从品牌培育到纾困解难,全方位助力食品生产企业提质增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多维协同筑基石 凝聚发展合力
“单打独斗不如协同作战”,该局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内部联动、跨部门协同、政企互动”的三维合力体系。
一是内部协同聚力,食品生产监管科、审批科、属地监管所、执法大队形成 “四维体”联动机制,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建立“一企一专班”。今年以来,专班第一时间介入,全程协调审批流程、生产标准对接和合规检查,助力9家企业项目落地时间缩短40%,平均办理时间仅需2个工作日。
二是跨部门联动发力,该局联合农业农村局建立“从农田到车间”的原料溯源协作机制,2025年共核查水产、果蔬等原料基地23个,保障源头安全;联动卫健局开展食品标准“一对一”解读服务,为15家企业解决生产工艺与国标衔接难题。
三是政企互动谋力。通过“重点企业(项目)专班服务+入企调研专访(定期+按需)”实现双向畅通。截至目前,该局收集企业诉求3条,联合乡镇(街道)、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局、商务局等部门解决了水产品加工企业用地难、冷库容积缺口大、包装标准不规范等问题。
精准帮扶出实招 创新举措提质效
“靶向治疗才能药到病除”,该局聚焦企业痛点,推出系列创新举措,让帮扶更精准、更高效。
在智慧监管方面,该局大力推广“食检报告通”小程序,指导企业查询历年抽检数据,及时掌握抽检项目、不合格项及整改建议。同时,深入推广AI标签体检系统,企业上传标签信息后,系统5分钟内即可识别出产品名称不规范、配料表顺序错误等问题,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规避标签类违法风险32起。支持企业利用“你送我检”便民服务小程序,将拟采购的原材料样品进行免费送检,由检测中心出具简易报告,通过技术赋能助力小微企业降低合规成本,提升主体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
在准入帮扶方面,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该局构建“三精准”帮扶体系。对新开办企业,提供“准入导航”服务,从厂房设计到许可申报全程指导;对拓展产品类别的企业,组建专家团队开展配方研发、工艺验证等指导,帮助豆制品生产企业新增30万级洁净车间,改进关键控制点参数,优化生产线标准规程,新增产值超2000万元;对需按新审查细则变更延续的企业,提前6个月介入研判,制定改造方案,确保2家企业全部顺利通过审查。
在能力提升方面,该局打造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实训中心,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双轨制培训模式。截至目前完成第一期企业检验人员能力提升班,培训40余人次,企业自检能力平均提升35%。其中肉制品食品企业通过培训后,加工过程中的生物污染控制不合格率下降20%。
帮扶成效显亮点 产业发展增活力
精准滴灌的帮扶举措,催生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企业层面,2025年三门县食品生产许可获证率较上年提升30%,抽检合格率从89%升至96%。规上食品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0%,形成水产加工特色产业集群。企业投诉举报量下降45%,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增强。企业满意度达98%,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精准服务模式,被列为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帮扶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长效机制固成果 持续护航向未来
为巩固帮扶成果,该局建立了企业动态台账,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每季度开展成效评估,每年优化帮扶方案,确保服务常新、措施有效。同时,组建由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人员、食品条线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组成的“食品专家库”,每月开展监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
下一步,三门县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化多维合力机制,迭代升级精准帮扶举措,聚焦企业发展新需求,探索更多智慧监管、高效服务的新路径,为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