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礼兵)炎夏酷暑,食品腐败变质、病媒生物流窜风险剧增,为切实保障养老机构内老年群体的饮食安全,杜绝高温季节食物变质引发的安全隐患,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养老机构食品安全薄弱环节,紧盯“留样管理、原料管控、加工流程、三防设施、人员健康”五大关键点,以“零容忍”执法监管,全力为“银龄”群体打造安全、健康的餐饮环境。
在执法检查中,该局九宫庙街道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利用午间备餐高峰时段开展突击检查,深入后厨重点核查食材采购索证索票、生熟食品分区存放、冷藏冷冻设备温度达标、食品留样规范、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
执法人员对易腐食材(如肉类、豆制品、蔬菜)的储存条件与使用时效进行严格把控,详细查验食材进货台账、供应商资质证明及各类合格证明文件,保证采购有源头,食材可溯更放心。“我们要求所有养老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定点采购和索证索票制度,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九宫庙街道市场监管所负责人强调。
通过检查还推动养老机构厨房“标准化”,一方面大力推广“明厨亮灶”建设,鼓励采用透明玻璃墙、视频监控等方式,使食品加工关键区域可视、可感、可监督。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加工流程,确保荤素、生熟严格分开,专间专用、工具专用,严防交叉污染,通过AI抓拍等智慧监管手段,实现隐患及时发现、靶向治理。“我们在后台系统抽查看到整治后很多养老机构的后厨分区明确、标识清晰,切配刀具有颜色区分,后厨人员着装符合规范。”执法人员介绍。
“三防设施”(防鼠、防蝇、防尘)是保障食品加工环境卫生的基础防线。本次检查对养老机构食堂的“三防”设施进行了地毯式排查与升级指导。重点查看门窗是否密闭、破损,下水道出口是否有完好无损的金属防鼠网,是否规范设置了合格有效的灭蝇灯,有无高度不低于60厘米且无缝隙的挡鼠板,食品仓库是否有金属挡鼠门槛等。针对部分机构存在的防蝇灯悬挂过高、挡鼠板高度不足或变形、门缝过大等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责令限期完善并验收,从“有形”到“有效”筑牢防护网,确保物理防护切实有效,不给病媒生物可乘之机。
近期,重庆将面对持续的高温考验,该局将加大巡查频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决筑牢养老机构食品安全防线,让每一位老人在炎炎夏日都能吃得舒心、吃得清凉,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