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颖 庞起生 记者纪红霞) 3月13日,记者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2023年,石家庄市市场监管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建设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为目标,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12315热线共受理投诉113831件,办结110748件,案件办结率为97.29%;受理举报54025件,办结52243件,案件办结率96.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876.06万元。
加强监管执法,严守安全底线。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建立“线上监测+线上线下同查”机制,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实施入网餐饮单位“食安封签”管理,全市入网餐饮单位“食安封签”使用率达到83%,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标准化学校食堂174家,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共完成食品抽检54061批次。严守药品安全底线。探索创新“行政+专家”新模式,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的风险评估。严守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落实生产行业自律制度。组织开展危化、水泥、电线电缆、化肥、消防产品等18类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组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718批次。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深化“双控”机制建设,开展专家查隐患工作,完善特种设备信息化监管系统。针对重要时期、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设备,持续强化监管执法和专项整治。
整治突出问题,规范市场秩序。针对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和新兴的业态,开展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11568家入网餐饮服务者、34家平台代理商进行了“线下”隐患排查;加强价格监管,开展商超、药店、餐饮、旅游景区等经营场所生活必需品价格巡查检查,保证了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规范广告行为,聚焦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普遍关注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广告,集中力量开展整治;整治霸王条款,严厉打击利用不平等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规范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制定《石家庄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对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参与各方主体登记、经营许可、信息公示、竞争行为、禁限售商品、广告行为、主体责任、相关义务等依法做出规定。
加强智慧监管,建设诚信体系。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构建了功能涵盖食品监管、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强检计量、产品质量、企业信息、消费投诉等消费相关领域,大数据中心、智慧监管平台、“石家庄市场监管码”(简称“石监码”)三位一体的智慧市场监管体系,运用AI识别、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对重点领域的覆盖,提高了监管工作的信息研判、预警预测、趋势感知能力,强化了违法失信企业精准打击力度。开展了“打造‘石监码’亮码信用示范商圈”活动,消费者在亮码信用示范商圈中可通过扫描商户的“石监码”,查询商户信用信息,识别优质客户,购买放心产品,并对商户进行点评和监督。
畅通维权渠道,改善消费环境。在畅通12315投诉举报热线的同时,深入推行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引导经营者加入ODR企业行列,通过12315平台与消费者直接在线沟通处理纠纷。2023年全市442家“ODR”企业通过ODR机制处理纠纷2934件,按时办结率96.76%。健全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以商场、超市、综合体等为重点,引导经营者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实现消费纠纷和解在先,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目前全市已建消费维权服务站308个。推进“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工作,提升居民消费体验,全市有277家企业签订了承诺书,全年退货数量39.9万件。开展了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导督促经营者落实“商品无假货、服务无欺诈、投诉无障碍”等工作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消费侵权问题的发生。目前,全市示范创建单位达到1852家。开展消费体察。委托第三方机构,邀请消费者代表,分别在线上、线下购买婴幼儿免疫类产品进行全流程深入体验,使消费者更加重视消费细节,提高发现广告误导的能力,避免落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