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咸宁建成食品饮料产业供应链平台 助力咸宁打造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

2025-07-23 14:5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咸监宣 孙涛 记者胡毅)今年以来,湖北省咸宁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咸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5+5”现代化产业体系,编制《咸宁市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规划》,组建工作专班,印发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和目标任务清单,从建圈强链、产区培育、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发力,打造涵盖产品研发、包装、制罐、加工、检测、销售等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实现食品饮料产业的全面发展。1-5月,咸宁市食品饮料产业规上企业293家,实现产值185.58亿元,同比增长16.5%。目前,已有502家食品饮料相关企业入驻食品饮料供应链平台,累计交易额10亿元,今年新增交易额2.5亿元,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创业首护人”服务 为食品饮料产业注入新动能

近日,湖北弘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叶女士到市民之家“创业首护会客厅”咨询企业申办流程。创业首护专员当即上前,详细为叶女士提供市场监管领域生产经营的工作指导,并为她提供人社、税务、发改等部门的一揽子惠企政策的查询和对接,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方便、有用,省时省力,咸宁营商环境真是好!”原以为要跑几趟的叶女士,一趟办完所有事,连连赞叹。

为了精准服务企业,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创业首护人”服务,在市民之家设置“首护会客厅”,定期邀请职能部门、专业化服务机构、创业导师做客会客厅,解决企业在发展、合规等各方面问题,确保信息“一站式”获取、问题“一次性”解决、服务“一揽子”到位,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服务,让企业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

今年以来,在“创业首护人”精准服务下,全市食品饮料产业新登记24户。目前,已有红牛、元气森林、奥瑞金制罐等6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咸宁生产,推动了食品饮料产业链企业强强联合、聚集发展。

“双找双赢”化解食品饮料企业融资难

为破解食品饮料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痛点,咸宁市市场监管局大力开展“双找双赢”金融服务模式,与商业银行建立银政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找企业需求、企业找发展路径”的“双找”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构建高效的融资对接平台,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市场主体提质增效”目标,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双找双赢”金融服务的帮助下,仅3天时间就从农商行贷款500万元,用于企业升级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发放经营性贷款340.45亿元,同比增长24.59%。全市277户个体工商户荣获“名特优新”称号,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和“真金白银”贷款扶持。

信用监管 赋能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咸宁市政府将信用评价赋能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纳入咸宁市2025年重点改革项目,成立“信用+食品饮料产业”试点工作专班。

咸宁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构建信用评价新体系。建立咸宁市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第三方公司对“信用+食品饮料产业”试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将信用评价结果面向社会公众实时展示,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在企业参与政府项目、行业评优、许可准入及金融机构收紧信贷等方面,为借款人、投资人、供应商等做出信用决策。

全市331家食品饮料企业中,A级282家、B级42家、C级3家、D级4家。在试点项目招投标中,信用A级企业可免缴部分保证金、优先入围;金融借贷场景下,获高评级主体享更低利率、更高额度,简化审批流程;政务服务中,优质信用者办许可、审批享绿色通道,手续精简。

崇阳力创生态公司是咸宁市食品生产企业信用评价A级企业,在申请中小企业商业价值贷款(企信贷)时,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放款130万元,手续简便,还享受了国家贴息政策。

今年1-5月,全市共签约食品饮料产业项目57个,总投资243.2亿元;全市新建、改扩建项目57个,总投资143.3亿元,其中完成5000万元以上投产达产项目14个,投资额29.21亿元。

从政策扶持到平台搭建,从服务优化到金融赋能,一项项举措落地生根,为咸宁市食品饮料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注入强劲活力和动能,助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