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是腊月初八,2025年1月7日,坐在湖北省工委党校的306宿舍中,我突然特怀念儿时养年猪、喂年猪、洗年猪的味道。怀念小时候在田地里面追赶猪儿时的快乐;在黄土堡的田地里找猪草、打猪草时的快乐,阳光下的猪草里有泥土的气息;怀念喂猪时候的简单温馨,怀念家乡的年味,怀念洗年猪的热闹。记忆中的年猪肉是香香的、甜甜的,永远也忘不掉的味道,那是满满的乡愁!
1977年5月12日,我出生在蒲圻市茶庵岭镇峡山村黄土堡上,生我的时候母亲还在田地里干农活。听说母亲要生了,父亲匆忙丢下手中的锄头去请赵家庄的接生婆。等接生婆提着一个破旧的木箱子来到家里的时候,母亲已经生下了我,接生婆在煤油下把剪刀简单的消了一下毒,给母亲剪断了脐带,我痛得哇哇大哭,而母亲却好艰难地抱起了我。
养年猪的黄土堡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是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的春风长大的,那时候刚刚开始分田到户,家家户户都要养一两头猪过年。养年猪的过程中蕴藏着四季的风云变幻,母亲非常吃苦耐劳,每天既要种田、种地,又要放牛、养猪,家里的菜地、水田和猪圈、牛栏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春天的时候,母亲会带我们去打猪草,教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野菜,有车前草、天星米、小火麻等;夏天的时候,母亲会带我们去池塘旁边去捞浮萍、马齿苋等水草;秋天的时候,母亲会带我们去割番薯藤,用铡刀把猪草轧成一小断一小断的。不忙的时候,母亲还会把番薯藤和马齿苋等野菜晒干,挂在乡下房屋中的木板下面,留着冬天给猪儿备用。那时候的冬天,经常阴雨绵绵,天气很冷,房屋的瓦楞上经常挂着长长的冰溜子。天冷的时候,基本都是母亲自己一个人去打猪草,她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劈柴、生火,把快烂了的白薯、晒干了的番薯藤和着米糠一起煮熟,煮一锅猪食可以喂两三天猪,我是在猪儿的欢快叫声中长大的。
那时候,猪儿就是一家人的希望。父亲最担心的就是猪儿生病,猪儿不吃猪食了,躺在猪圈里有时候一动也不动,母亲就会掉眼泪。父亲就会到处请兽医,那时候没有车、乡村个兽医也很少,父亲都是走十几里路去请兽医。那时候即使请到了兽医,也没有什么药,也不用付什么钱,都是先赊着、欠着。每个兽医,其实也是农民,也要每天忙农活,等两三后兽医才能到家里来,背着一个大箱子,上面最醒目的就是一个红红的十字,箱子里面其实也没有什么药,就是摸摸、看看,然后告诉你去扯点什么草啊、煮点什么水啊给猪儿喂下去,好不好多数时候看天意。所以,村里最怕的就是猪瘟,村里一发猪瘟,家家户户都非常紧张,大人孩子都非常紧张。因为关系到春节是否能够吃上肉,因为只要一家的猪得了猪瘟,就会殃及整个村庄,很难有猪儿能在瘟病中幸免。那时候缺油少盐,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只有等到了过年,才能有肉吃,才能解馋,春节才有新衣服或花衣服穿!
喂猪儿的过程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充满温馨;多数时候,都要先在猪圈里面找到那个喂猪儿的小木桶。我从七岁就开始喂猪,提着那个喂猪儿的小木桶,小小的我有点儿吃力,两只手拼尽了吃奶的力气,才能把那个喂猪儿的小木桶从猪圈挪到灶房的灶台边上。然后,架起一个木凳子,站在木凳子上面,才能拿起那个大大的锅铲子,或者是用大铝锅飘把锅里的猪食一下一下的铲进小木桶里面。刚开始的时候,我只能铲满小半桶,因为铲满一个小木桶,我提不起它、也提不动它。但是小小的木桶它难不倒我,我热爱喂猪儿,我喜欢听猪儿的叫声,饿了的猪儿叫起来是嘶声裂肺的,吃饱了的猪儿叫起来是欢快的。猪儿是懂人情世故的,你喂它的时候,它会欢快的摇着它的小尾巴。吃饱了的猪儿,它会摇着尾巴围着我转、陪着我玩撒,那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洗年猪的仪式是淳朴的,那是对年的敬畏,是对劳动一年的洗礼,是对先辈们的感恩,是对黄土地生命的热爱和虔诚。记忆中,有时候是爷爷带着大家洗年猪;有时候是请人洗年猪,请人都是要提前请的,爸爸会提前跟洗年猪的师傅约好时间。洗年猪的时候是非常热闹的,都会提前跟乡亲们打招呼,还会请父老乡亲和家里的亲戚朋友们来一起庆贺,那是欢天喜地的日子,我们这些孩子可高兴啦,一群一群的孩子欢乐在一起,那就是年的氛围。洗年猪的师傅是非常虔诚的,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我会按照乡下的习俗准备一盘清水和一条毛巾,师傅会认真的洗净他的双手,然后认真的洗年猪,每个步骤都是有条不紊。洗年猪的师傅是非常淳朴的,不收一分钱,只需要一刀猪肉,吃一顿杀猪饭,喝一顿酒……
洗年猪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一到寒冬腊月,家家都要抢着洗年猪。家家户户都要请人洗年猪,家家户户都要请乡亲们一起帮着洗年猪。父亲会提前半个月做准备,母亲会提前准备好洗年猪用的大木通、桌椅板凳……,我们会跟小伙伴们四处宣扬,那是一种生命的敬畏和内心自豪的喜悦。我们会自觉的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自觉的帮父母准备好洗年猪用的木柴,我们盼望着洗年猪日子的到来,盼望着舅舅和姑姑们的到来,盼望着叔叔伯伯们的到来,那是欢天喜地的日子,那就是我们盼望的新年,隆重的对劳动一年的纪念。
洗年猪的过程是欢快而喜庆的,记忆中的祖父总是神采奕奕、磨刀霍霍。他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洗年猪用的全套工具,好多我现在也叫不出名来。家里的大白狗儿欢快的摇着尾巴,我们兴高采烈的的,搬的搬木柴、提的提水、送的送火,劈的劈柴,舅舅来了就忙着挑水,叔叔伯伯们来了就忙着烧开水,大家有说有笑。洗年猪开始啦,那是最热闹,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来帮忙,牵的牵猪,拉的拉猪尾巴,拉的拉猪脚,扯的扯猪耳朵,等大家都准备好了。爷爷一把尖刀下去,红红的猪血流出来,我们接到瓷盆里,妈妈说红红的猪血可以消灾。我们最喜欢吃的是猪腰子血,妈妈说猪腰子血最补身体,猪腰子血要用温温的柴火炒着吃。红红的猪血流在脚盘里,那是对一年劳动和生命的无声歌唱。猪血放完后,要在里面要放点盐,搅拌一下,这样猪血才能结成亮亮的红红的猪血块,就像一盘盘红红的豆腐块,每一盘猪血都在无声诉说着一年里的乡村到风土故事,谁家娶科亲,谁家添了孙……。乡亲们熟练的用开水洗年猪,有的剃猪毛,有的刨猪脚,有的洗猪肠子,有的洗猪肚子……
洗年猪的味道是抹不掉的乡愁。洗年猪的时光,那是一去不复返了。但洗年猪的记忆是永恒的,家家户户都互相吃请。家家户户都是热热闹闹的,八仙桌接八方客,不管是左邻右舍,还是亲朋好友,还是走过的路过的,都会来吃年猪。大家都是带着笑容来的,也是带着笑容走的,有的还会提着一刀肉,一根猪下水,或者一个猪头,反正都是高高兴兴的来,高高兴兴的去,我们就开开心心吃肉,开开心心的玩耍,开开心心的跑来跑去,无忧无虑的迎来了一拨儿客人,又送走了一拨儿客人,无忧无虑的迎来了春夏秋冬,又送走了春夏秋冬。日月轮回,永远怀念那年猪的味道和逝去的青春……(江学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