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李黎)金黄肥美的大闸蟹和充满激情的“苏超”对决一样,都是这个时节的期待。本期“食”话实说邀请省食药安委食品安全专委会委员、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栾军,来到泰州兴化,详细解读下大闸蟹从养殖到餐桌的全过程。
青背白肚育珍品,金爪黄毛出兴化
全国每十只生态大闸蟹中,便有一只源自兴化。泰州兴化享有“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的美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典范品相,无疑是兴化大闸蟹与生俱来的基因印记。其鲜甜的口感、饱满的蟹黄和肥美的蟹膏,得益于优质水源和科学的生态养殖方法。肉质清甜细腻,蟹黄丰腴醇厚,蟹膏糯滑粘唇,构成了其独一无二的味觉标志。
据悉,兴化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和交易市场,拥有1.8万户蟹农和30万产业从业者,年产量接近7万吨。
兴化一位螃蟹养殖户透露,今年气候适宜,螃蟹迎来丰收,他承包的140亩蟹塘,预计每亩产量可达300斤左右。
栾军指出,真正优质的大闸蟹从养殖到销售都有严格的标准。专业的养殖基地会定期检测水质,科学投喂,确保大闸蟹健康生长。兴化以点带面构建生态化、立体式、全流程的示范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化大闸蟹生态养殖模式”。

一只蟹连着一条链 深加工螃蟹受追捧
面对丰富优质的螃蟹资源,勤劳聪颖的兴化人通过钻研创新,推进精深加工,不断提升河蟹产品附加值,把一只蟹做成了一条包含养殖、销售、深加工的产业链。
在兴化市的一处食品加工车间内,一只只螃蟹历经清洗、绑扎、蒸煮、浸泡等多道精细工序,华丽蜕变,成为色香味俱全的花雕蟹,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企业负责人表示,从原材料采购环节起,便严格筛选河蟹供应商,确保每一只用于加工的河蟹品质优良,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除了花雕蟹,兴化生产的香辣蟹、蟹黄油、蟹黄包等螃蟹深加工产品也广受欢迎,通过线上线下走进千家万户。
栾军认为,全产业链的形成更有利于蟹产业发展效率与竞争力的提升。但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不能为追求风味或效率简化安全流程,都需以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为起点。

火眼金睛辨优劣,妙手匠心守品质
作为全国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场,兴化的安丰国蟹市场目前每天的交易量超过150万公斤。繁忙的交易市场中,活跃着一群炼就“火眼金睛”的“挑蟹师”,他们既担当着螃蟹的“品质守门人”,又扮演着“定价师”的角色。
“蟹壳表面光滑有光泽,蟹腿必须坚实有力,软腿是不成熟的表现。翻开蟹肚,内里红润、饱满说明螃蟹,只只膏腴黄满、肉质鲜甜。”挑蟹师展示道。
栾军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螃蟹时,避免随意从路边摊贩购买来源不明的螃蟹。建议从正规市场或能提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养殖场购买,并注意查看物流发货地至少应与描述的产地一致。收到蟹后第一时间开箱检查,若发现有死蟹,需及时联系商家退换。
螃蟹性寒,食用时可蘸姜末醋汁以祛寒杀菌,不宜单独食用。螃蟹的鳃、沙包、内脏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食用时务必去除。此外,螃蟹体内常含有沙门菌,烹制时必须彻底加热。吃不完的活螃蟹可放入冰箱冷藏室进行短时间保存,也可用塑料盆保存,注入清水至螃蟹身体一半高度。对于煮熟的螃蟹,应先放凉,再用保鲜膜紧密包裹,进行冷冻保存即可。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