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雨)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优化食品经营领域营商环境,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聚焦企业办事痛点、发展难点,推出“容缺受理”“上门指导”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在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的同时,大幅提升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有力激发了食品行业市场活力与发展动力,为食品经营主体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暖心举措:容缺清单显温情,审批服务再提速。
“真是没想到,材料有个别疏漏也能先受理,不用来回跑,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刚办好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办事人感慨道。这正是“容缺受理”服务模式带来的直接体验。
针对以往企业因材料非关键性瑕疵而“来回跑、多次补”的痛点,推出“容缺+承诺+跟进”机制,以更具温度的审批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对申请材料存在非关键性瑕疵、可通过补正完善的情形,通过明确容缺清单、简化补正流程、推行容缺承诺制,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又为经营者减负增效。受理人员主动指导修正偏差,一次性告知补正要点,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食品行业快速准入、健康发展,打造更优创业生态。
二、精准服务:上门指导解难题,科学布局促规范。
“多亏了工作人员上门指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大型流通企业北京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桥大街分公司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仅帮我们科学规划功能分区,还节省了很多改建成本。”
食品流通科组建专业指导团队,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走进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通过提前介入、现场指导的方式,对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查通则》要求,手把手帮助企业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配置设施设备,精准提升食品经营全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现场培训指导过程中,同步督促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规范日常经营行为;尤其针对现场制售食品等风险较高的项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细化经营条件,确保合规经营。这种“服务在前、审批在后”的模式,有效减少企业因准备不足导致的申请驳回问题,显著提升企业首次申请通过率。
三、生态优化:放管结合促活力,营商环境创新高。
改革不仅做“加法”,更要做“减法”,食品流通领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审批快、服务优、监管准”的营商环境。一方面,持续做优“放”的文章:全面推行“全程网办”,让企业“零跑腿”办理业务;大幅精简申请材料,去除不必要的证明事项;压缩办理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同时,针对风险较低的预包装食品经营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另一方面,扎实做好“管”的功课: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对诚信经营、信用良好的企业实行“无事不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干扰;对存在风险隐患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集中监管资源精准防控风险。今年以来,食品经营主体数量实现显著增长,群众对审批服务与监管工作的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下一步,食品流通科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食品经营领域改革创新,针对新办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群体,推出“预约式”“组团式”指导服务,整合审批、监管、信用数据,实现“审批-监管-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推动食品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