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卖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人们享受便捷的美食时,殊不知不健康的外卖正一点点损害自己的健康。
近日,“男子日均点外卖2.5次患病需终身服药”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据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息,该院前不久接诊一位34岁男子,他因突发胸痛就诊。医生发现其体内形成血管斑块,需终身服药控制。医生询问后得知,该男子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日均点外卖2.5次,最爱重辣烤鱼配奶茶。
那么,哪些因素易导致血管长斑块?能消除吗?该如何应对?
小伙突发胸痛就诊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近日接诊一位34岁患者李先生,他因突发胸痛就诊。经检查,血压达160/100毫米汞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水平为4.8毫摩尔/升,冠脉CTA提示左前降支狭窄40%至50%。
医生询问后发现,李先生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日均点外卖2.5次,最爱重辣烤鱼配奶茶,不喜欢运动。经过3个月严格饮食管理(禁外卖)配合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患者体重下降近10公斤,“坏胆固醇”水平降至2.6毫摩尔/升。尽管相关指标都在好转,但已形成的血管斑块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李先生需终身服药控制。
哪些因素易导致血管长斑块
斑块由脂质、结缔组织及血液中其他固体成分组成,黏附在血管壁上。斑块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们不仅仅是血管里的堵塞物,更是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前兆”。当斑块增大或脱落,可能会导致血流不畅,甚至完全堵塞,致人猝死。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高脂饮食,不仅为斑块提供了“建材”,还持续刺激着血管壁,让各种脂质和其他物质越积越多,形成斑块。
高血压和高血糖这两个“无声杀手”也在幕后推波助澜,使得血管壁受到更多的压力和损伤,为斑块的形成提供了“肥沃土壤”。
长期吸烟更是一大杀器,它不仅可以改变体内脂质代谢,使得斑块原料增多,还能影响血压和造成血管壁损伤。
不健康外卖增加患病风险
不健康外卖,加上包装用的塑料盒,“联手”让心脏面临三重健康风险。
塑料包装是“血管毒剂”
多家机构进行的最新检测显示,盛装热汤的PP塑料餐盒达到70℃时,双酚A(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造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释放量超过国标4.2倍,微塑料颗粒可穿透肠道屏障,在血管壁形成慢性炎症灶。
长期暴露人群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1.8倍。这些化学物质就像砂纸,持续磨损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层。
高油、高盐、高糖累加伤害
有观察研究发现,高销量外卖的脂肪含量普遍超标,单份外卖含油量平均达45克,超出日推荐量50%。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奶油类、煎炸类、烘烤类和速溶类食品中)会促进“坏胆固醇”沉积,诱发动脉硬化。
同时,外卖一般含盐量较高,如一碗酸辣粉含盐8.6克,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两天推荐量。钠离子过量会引发水钠潴留,造成血压升高;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风险增加30%。另外,外卖的便捷性使奶茶、蛋糕等甜食更易得,持续高糖摄入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速冠状动脉钙化进程。
营养失衡的慢性绞杀
大数据显示,大部分外卖订单中绿叶蔬菜占比不足12%,膳食纤维摄入量仅为推荐值的1/3。蔬菜中镁、钾等护心营养素严重缺乏,会导致心肌细胞电解质紊乱。外卖还常以精制碳水为主食,使消费者的餐后血糖剧烈波动,持续刺激血管炎症因子释放。
这样吃外卖更健康
在外卖无法完全取代的情况下,这样点外卖更加健康。
关注外卖标签,选择标注“少油版”“轻盐版”菜品,每份钠含量小于1克为佳;要求商家菜饭分装,避免汤汁浸泡米饭而摄入隐形盐。
吃外卖时,用热水简单涮一下过油的菜品,减少约15%的表面油脂;餐后适量饮用蔬果汁,补充钾离子、中和钠离子。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建议配备可穿戴设备,实时预警餐后心率异常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