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武博 尹范黎 记者张阳阳)近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收到一条举报线索,举报人胡某称某团平台商户销售“非卖品”洗护产品,主张商家行为违法,要求商户赔偿500元,并提供了其搜集的“证据材料”及其认为的“法律依据”。
接到投诉后,开发区分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启动核查程序。一方面实地对接商户,调取商品展示页面、进货凭证等关键资料,确认商户在商品详情页明确标注“非卖品”字样,未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且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另一方面逐条款核对胡某提供的“法律依据”,发现其引用的法条存在擅自修改内容、曲解法律适用范围的问题。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我国暂无“禁止销售非卖品”的明确规定,胡某的索赔主张缺乏合法依据。在查清事实后,开发区分局及时向胡某出具核查结果说明,明确告知其诉求不符合法律规定,并向涉事商户解释相关法规边界,消除商户的维权顾虑。同时,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举报人胡某经常对不同的商户进行举报以谋得利益,次数高达100次,属于典型的“职业索赔人”。此次处置不仅避免商户陷入不必要的赔偿纠纷,更有效遏制了职业索赔人“钻空子”的不当行为。
事实上,针对职业索赔类投诉举报的甄别与处置,是开发区分局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作环节。为切实保障商户与真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分局建立了多维度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投诉举报初筛机制,对涉及高额索赔诉求,优先核查投诉人身份信息、历史投诉记录及诉求依据,快速识别职业索赔特征,但对于其提供的线索一视同仁,将其列为正常线索处理;二是强化法规精准解读服务,通过商户座谈会、培训会、线上宣传专栏等形式,向辖区商户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标注规范等法律法规,提升商户合规经营与应对纠纷的能力;三是畅通政企协同响应渠道,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及重点商户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对涉嫌职业索赔的投诉提前预警,联合开展证据固定,提高处置效率;四是坚守维权公平底线,在处置过程中严格区分“真正消费者维权”与“职业索赔”,对合法合理的消费诉求快速响应、依法督办,对恶意索赔行为坚决驳回,避免商户为息事宁人被迫赔偿。
截至目前,开发区分局已通过上述机制妥善处置职业索赔类投诉举报85件,为辖区商户避免经济损失累计超15万余元,同时推动消费维权渠道更高效、更精准——真正有需求的消费者能更快获得权益保障,商户也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中。
下一步,开发区分局将持续聚焦市场痛点,既要当好消费者的“维权后盾”,也要做好商户的“护航者”,通过精准监管、科学处置,不断净化辖区消费环境,助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