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赵宗祥)10月16-17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180个市、区、县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及50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共计350人集聚一堂,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继波参会并发言。他说:“近年来,甘肃充分发挥各方职能作用,健全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纵深推进‘食安甘肃’建设,着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据冯继波介绍,甘肃的做法是:
一是抓责任、促落实,全面强化组织领导保障。甘肃坚持政治引领,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成为常态,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深入一线调研指导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工作全面纳入“平安甘肃”建设和市州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分层防控机制,完成4.8万名包保干部的轮训,形成了全链条闭环监管;充分发挥省食药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自觉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讲政治的高度去谋划,推动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向“主动履职”转型。
二是抓基础、建机制,聚焦提升监管能力水平。持续深化改革,逐年印发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制定食品协调、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工作要点,统筹重点任务;修订省食药安委工作规则、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出台10多项规范性制度,印发23类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指南,制定6个地方标准,建成5个五星级市监所和43个四星级市监所,打牢食品安全监管基础;举办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食品生产检查员、诚信管理体系宣传等培训班,提升基层监管专业化水平,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向“标准化”转型。
三是抓创新、提效能,着力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甘肃坚持智慧赋能,发挥“互联网+”智慧监管效能,“透明车间”“明厨亮灶”实现大幅提升;强化抽样监测,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检验量稳定在4.8批次/千人以上,合格率达到97%以上;突出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开展肉类产品、散装食品、校园食品等专项整治,精准防控食品安全风险,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型。
四是抓自律、聚合力,多措并举打造共治格局。在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甘肃注重强化企业自律,指导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30.6万余名,分层分级开展全覆盖培训,推动企业把“日监管、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嵌入企业日常管理;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广泛开展“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随机查餐厅”等活动,打造阳光透明的食品消费环境;鼓励社会监督,建立食品安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态化监督机制,健全企业“吹哨人”制度,构建多元化保障机制,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型。
冯继波说:“多年来,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以专业之笔铸就食安舆论丰碑,用责任担当架起政企民沟通桥梁,为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局作出突出贡献。与甘肃省共同打造的《食安甘肃》专版,历经三载深耕,已成为展现陇原食安风采的‘金名片’,让‘食安甘肃’品牌享誉全国。2024年11月,第十一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在兰州成功召开,有效助力‘甘味出陇’,推动了甘肃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