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赵宗祥)10月16—17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180个市、区、县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及50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共计350人集聚一堂,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16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原司长于军出席大会并作“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策略”的主题演讲。
于军在食品安全相关领域工作了20年,前十年深耕于食品安全工作,后十年从事食品药品科技、标准与检验检测,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新闻宣传与舆情应对。于军说:“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生产线上的规范,更是舆论场中的信息、公众心中的感知。今天,我想围绕‘食品安全’这个永恒的话题,从信息与传播的角度,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
正面宣传——构建信任的“基石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做了’不等于‘被知’,‘干了’不等于‘信了’。如何让监管部门的努力被看见、被理解、被信任?答案在于积极主动、策略得当的正面宣传。”于军说,宣传工作的作用是能让党中央放心,表明我们在忠实履职;而且向社会和消费者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即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在行动,始终是食品安全的守护者。这其实是在为整个监管体系 “积累信任资本”。当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一个拥有良好“人设”和公众信任基础的部门,才能获得社会的包容与理解,为危机处置赢得宝贵的缓冲期和时间窗口。
于军特别强调,正面宣传绝非“报喜不报忧”,更忌讳“夸大其词”。宣传的基石是公信力,而公信力来自于真实,必须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能“做的少,说的多”。宣传必须与监管实效挂钩。成效显著,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成效不佳,则应重点宣传“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的态度和过程,而非粉饰结果。
“正面宣传不仅关乎监管形象,更直接关系到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于军说,十多年前,“中国制造”的食品在国际上几乎成了“不安全”的代名词。这背后,除了极少数确实存在的问题被放大外,更多是国内负面报道被国际舆论片面引用的结果。我们自己都说自己问题多,别人自然会采信。
据了解,于军曾受邀向外交部的驻外工作人员介绍国内食品安全形势与治理进展。通过这次沟通,让我驻外人员掌握了客观、全面的信息。这样,中国在对外交流中便能更有底气地讲述中国故事。这正是宣传的价值——为国家食品贸易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于军肯定了中国食品安全报在食品安全宣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据了解,中国食品安全报建立的省、市、县三级信息员队伍,就是一个极佳的宣传网络。它能将基层最鲜活、最有效的监管案例和经验,快速、精准地传播出去。于军建议各级监管部门主动拥抱这样的专业平台,将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推广,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提升。
舆情应对——守住风险的“前沿阵地”
于军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食品安全舆情具有‘燃点低、爆点高、扩散快’的特点。增强舆情敏感性,建立风险意识,是监管部门必须练就的‘基本功’。许多舆情的发生,考验的是相关部门关联性思维和系统观念。对于任何与食品相关的社会热点,都要主动思考其与自身监管职责的潜在关联,避免因‘事不关己’的思维定式而陷入被动。”于军说,应对舆情,最高明的方法不是被动灭火,而是主动消除火源。监管部门要从“消防员”转变为“泥瓦匠”,注重监管制度和机制建立,做到“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只有通过扎实的监管,从根本上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才能真正减少舆情的源头。
媒体沟通——搭建理解的“桥梁工程”
于军认为,媒体是社会的“瞭望塔”,也是监管部门与公众沟通不可或缺的“桥梁”。曾几何时,食品安全领域的舆论环境比较紧张,部分报道存在“碎片化”、“标签化”的问题。改善这一环境,关键在于主动、真诚、专业的沟通。
“主动设置议程,比被动回应更有效。”于军说,通过背景吹风会、媒体座谈会等形式,系统性地介绍整体形势、工作进展和面临的挑战,能够帮助媒体建立宏观、客观的认知框架,避免其因信息不对称而做出片面解读。
于军指出,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性强,而媒体工作者大多非专业出身。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复杂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评估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翻译’,用媒体和公众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专业问题。多交流、多介绍情况,目的是让他们能站在我们的角度,理解我们工作的复杂性和努力方向,从而能够客观地进行报道。”他说,“像今天这样的大会,就是与媒体朋友集中交流的绝佳平台。此外,我们还可以主动‘创造机会’,比如定期邀请本地主流媒体、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走进市场监管局,介绍阶段性工作重点,展示监管流程,就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坦诚交流。这种‘请进来’的开放姿态,是建立互信的有效途径。”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