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方冰) 10月16日——17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180个市、区、县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及50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共计350人集聚一堂,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在10月16日下午举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环节中,浙江省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范丽华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和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2025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央纪委又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整治列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之一。浙江省提出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缩小城乡三大差距,浙江省局推动以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为载体,不断提升全省食安治理与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因此,湖州市以“治理筑基、规范提质、发展促富”为主线,补齐农村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短板,推动食品产业与乡村共富深度融合。
一、怎么谋?
(一)把握内涵。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需在三个层次同步推进。第一,食安是底线要求,通过食品安全的全面治理,去解决农村落后于城镇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第二,共富是主要举措,通过对食品业态的帮扶引导,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老百姓增收致富。第三,幸福是根本目标,通过提供基本食品安全公共服务,深入推进食安文化建设,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二)探索路径。对外主动对接多元融合,发挥市食药安办牵头抓总作用,联动发改、农业农村、供销社等职能部门,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提升乡村产业综合效益。对内系统集成整体发力,坚持围绕“整体市监”理念,通过集成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产销对接等各项市场监管与服务职能,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赋能食品产业发展,系统化项目化推进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
(三)减负增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各类文件出台,基层减负呼声强烈。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工作以行政村为落脚点,湖州市市场监管局以柔性引导代替刚性考核,以主动服务代替行政手段,充分激发行政村自主发展动能,避免也不能走创建评估的老路。通过典型案例示范、资源精准匹配、经验共享交流等非行政化手段,帮助行政村立足自身禀赋构建“食品安全治理+特色产业增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怎么做?
(一)横向联动。一是融入融合。将“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融入到市委、市政府向人民承诺事项,助力湖州市“七优享”工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新时代深化“千万工程”建设,赋能共同富裕、幸福新湖州建设的改革创新绿色样本,健康湖州建设年度标志性成果打造等全市中心工作,推动建设工作成为持续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二是协同协作。会同农业农村、公安建立食用农产品动态清单管理机制,以“食安、公安、农安”三安联动,切实强化源头违法打击。如,针对湖州水产品追溯信息断链、货证比对难等问题,主动对接周边长三角地市,探索出一条水产品“从鱼塘到餐桌”全流程数字化追溯新路径。截至目前,试点公司已与农村超2400家养殖户、7000个鱼塘建立供销关系,累计链上交易水产品400吨,产值突破900万元。
(二)系统集成。一是制定乡村食安共富建设内容指引。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工作以行政村为落脚点,湖州市市场监管局紧扣减负增效核心目标,围绕食品安全与共同富裕融合发展主线,梳理形成保障机制、产业培育、食安治理、食安文化四大类别16条内容的柔性建设指引框架,为基层站所赋能乡村建设提供基本参考,帮助行政村立足自身禀赋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二是建立市场监管“需求响应式”服务工具箱。打破条块壁垒,按照食品产业集成帮扶、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三大板块归集相关服务职能,编制《市场监管整体工具箱服务项目清单》,以“点单式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食品产业集成帮扶。聚焦农村特色农产品、食品产业,建立健全服务精准对接工作机制,为农村食品产业开展入市许可、检验检测、有机认证、电商兴农、广告助农、地理标志富农、品牌打造、质量提升、产销对接等全方位服务与帮扶。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包括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农村家宴转型升级、农村老年助餐阳光厨房建设等服务项目。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包括百姓点检、农村星级农贸市场建设、食安共治等服务项目。服务大项下,湖州市市场监管局还梳理了细化的服务内容。
三、怎么推?
一是把典型树起来。全域提升建设质效,重点培育打造典型案例村,通过典范选树、案例评选、案例巡展、擂台比武等,创新打造了6种个性化典型模式,包括片区联动发展型(安吉县大余村)、食安IP拓展型(长兴县方一村)、品牌运营驱动型(吴兴区埭溪库区村)、电商助力共富型(德清县舍北村)、文旅融合带动型(长兴县顾渚村)、食安提升助推型(安吉县横山坞村)等,通过典型引路,形成多层次多种类、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经验。今年以来,全市已发布2025年湖州市推进“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第一批典型案例13个,食品共富幸福村建设工作在中国蓝、浙江新闻、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浙江主场活动等各种渠道各类媒体全面宣传报道多达40余次。
二是把成效显出来。着力转换监管服务思维,让食品安全增值服务“跨前一步”。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湖州市创新设立食品“驻企工程师”、成立青年入乡“蓝盾服务团”、编撰食品安全“一本通”、培养“土特产推荐官”等创新举措,通过6大个性化典型范例推广,联手构建“食品安全治理+特色产业增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吴兴埭溪莫家栅村粉丝与本地生产企业建立原料直供,打造高品质粉丝生产基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20%,带动入驻工坊农户年均增收4万元。德清舍北村“宅十堂共富工坊”规范搭建农产品加工、电商直播、物流仓储一体化平台,村集体增收超60万元,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0.6万元。服务“只此莫干”品牌系列IP接连打造格里恩咖啡、洞穴咖啡和黑沙滩三大网红文旅项目,近两个月累计接待游客近11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近100个。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引进食品相关创业项目400多个,盘活闲置资产60余处,带动就业超5000人次;长三角未来食品产业园落地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约百亿元;13个典型案例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5万元。
范丽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下一步,湖州市市场监管局将在巩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成效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乡村食品产业多元价值,讲好“食安共富幸福”故事,优化乡村食品安全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