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赵宗祥) 10月16—17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180个市、区、县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及50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共计350人集聚一堂,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17日上午,原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李迎丰出席大会并做主题演讲:
首先,衷心感谢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与新疆市场监管局搭建这一高端平台,让我们能齐聚一堂,共商食品安全与食品产业高效发展的大计。纵观“十四五”期间由国务院食安办等近三十个部门联合组织的全国食品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其每年的主题始终围绕着“共护、共创、共治、共享”展开。我对此深表赞同。今天,我便以此为题,来谈政府、企业、传媒中介这“三驾马车”如何并驾齐驱,共同驱动我国食品安全与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的职责与作用:定“三规”——规划、规则、规范
第一,是规划。各级政府首先要从“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引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以及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高度来制定食品安全与食品工业发展中长期目标规划。这是一切工作的根基。我国一个个无缝衔接的关于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及产业发展的5年规划,正是引领全国及各地食品安全与食品产业稳步前行的宏伟蓝图。
第二,是规则。规则是规划得以实现的路径和保障。政府部门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这“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夯实制度基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截至今年三月,我国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达1660项,包含超过两万项指标,覆盖全部340多种食品类别,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无缝覆盖的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不仅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科学依据,更是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循的市场“游戏规则”,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遵循。
第三,是规范。有了规划与规则,关键在于严格的规范执行。政府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执法监督,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违背经济规律低质量、低价格、同质化、低效扩张、过度竞争的“内卷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食品市场有序、高效运行,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最终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为优质企业开辟发展空间。
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与作用:怀“三心”——良心、匠心、信心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在于“三心”。
第一,要有良心。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具备以正义法则、社会责任和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为主导的商业道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良心”。这正如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倡导的“理性经济人”应具备的“充分的慎重、严格的正义、适度的仁爱”三种品格,也与罗马法“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三大基本原则一脉相承。这即是流淌在优秀企业家血脉中的道德基因,是做食品这一“良心事业”不可逾越的底线。
第二,要具匠心。匠心的实质,是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是孜孜不倦地对产品品质进行追求。质量是企业和产品的生命线,必须建立并实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而匠心的践行,离不开标准的“守底线”与“拉高线”双重作用。守底线,要求企业必须用严谨的标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守住产品质量安全生命线。绝不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欺瞒消费者,搞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否则,必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市场公平机制乃至整个中国食品业的声誉。拉高线,要求企业用高标准引领创新,驱动品牌升级。被誉为“创新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将企业家精神归结为创业、创新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奉献精神。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创新,而创新必须有高标准作为支撑和引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也鼓励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的创新体系。
第三,要有信心。信心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源泉。当前,我们拥有多重利好来坚定这份信心。一是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国家稳经济、促发展、保民生、促消费的决心坚定不移,“大食物观”的树立和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构建,为产业提供了广阔前景。我国食品工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十万亿元,行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更令人鼓舞的是,从进出口数据看,贸易逆差正在大幅收窄,显示出中国食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行业利润增速加快,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潜力。二是法治环境的持续优化。 国家正致力于建立法治经济和规范市场,通过不断完善法规标准、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为诚实守信、负责任的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有效降低了守法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消费市场的迭代升级。 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强和消费观念的成熟,消费者对优质、健康、升级迭代的食品需求日益旺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为优质食品企业提供了无限商机。
传媒与中介的责任与作用:传“三信”——信息、诚信、信任
传媒与中介机构是连接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传递“三信”。
第一,认证与传递信息。传媒中介(包括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网络平台等)应致力于挖掘、整合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类信息,让买卖双方、监管与市场都能分享充分、对等的信息,从而最大程度地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第二,弘扬与建设诚信。在优质品牌与假冒伪劣的博弈中,诚信是最鲜明的分水岭。传媒中介应成为弘扬诚信、传递信任、打假治劣、激浊扬清的主阵地。它们通过披露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社会氛围,是构建健康市场生态的关键一环。
第三,降低社会总成本。信息不对称与诚信缺失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失信者要支付“伪装成本”,守信者要支付“自证清白”的“防伪成本”,消费者要支付“搜寻甄别成本”,政府则要支付“监管与惩罚成本”。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罗夫所言,造假行为有“三大成本”即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处罚成本。这些都属于资源的非生产性耗费,会推高交易成本,挫伤生产与消费信心,最终阻碍高质量发展。因此,传媒中介在消除信息不对称、遏制失信行为方面的作用,与政府法治手段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在此,我要特别赞扬像《中国食品安全报》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三十年如一日,深耕食品安全领域,打假扶优,激浊扬清,传食安之道,倡共治之风,聚全民之力,其言可信,其行可赞,其情可鉴,其志可嘉。
此外,中介组织特别是技术、行业协学会,应在组织企业生产者编写制定团体标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团体标准是国家与地方标准的有力补充,更贴近生产实际与市场需求,能更灵活、高效地规范生产行为、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从而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让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各位来宾,朋友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政府、生产经营者、传媒中介这三方力量紧密携手,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与“舌尖上的引擎”为出发点,以“共护、共创、共治、共享”为路径与目标,以政府的“三规”、企业的“三心”、传媒中介的“三信”为着力点,共同驱动中国食品安全行稳致远、中国食品产业更可持续地高质量发展!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