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成都市郫都区打造“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指导+豆瓣企业落实+社会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提升郫县豆瓣产业价值

2025-10-23 17:34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编者按:10月16—17日,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监管智慧与实践经验。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的《郫都区打造“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指导+豆瓣企业落实+社会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提升郫县豆瓣产业价值》案例,获评2025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佳案例。以下是该案例详情:

一、社会共治机制产生的主要背景与意义

郫县豆瓣是郫都区特产,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素有“川菜之魂”的美誉。作为“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历经300余年传承,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超45亿元、品牌价值661.09亿元的地理标志产业。然而,随着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加剧,产业面临品牌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体系混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促进郫县豆瓣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非一日之功、更非凭一己之力即可完成,对此,郫都区委、区政府吸纳社会力量,采取“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指导+豆瓣企业落实+社会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群策群力、协同发力、共治共享,优化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切实郫县豆瓣产业价值,保护郫县豆瓣品牌价值。

该机制的确立,是郫都区食品安全治理的又一新举措,为辖区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理思路。一是创新管理责任体系,各方职责更加明确、主体责任更加清晰,从产业发展制度体系完善、产业全链条监管、传统文化传承宣传各个方面,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豆瓣企业、社会群众联系得更紧密、“组合拳”打得更加扎实,不断夯实辖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郫县豆瓣品牌核心动力;二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川菜产业城,引进郫县豆瓣龙头企业项目,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凸显豆瓣品牌集聚效应,打造以一个品牌产业带动一座城,人城境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三是创新品牌服务方式,新机制的确立打破了以往政府部门对郫县豆瓣企业服务指导的单一模式,整合了高校、市场、行政管理等各方资源,成立行业协会,组合专业力量打造专家团队,实现豆瓣企业发展服务力量专业化。打造郫县豆瓣宣传科普基地,举办以郫县豆瓣为核心的品牌推广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保持品牌活力。

二、社会共治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机制设计

该机制采取的是“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指导+豆瓣企业落实+社会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整合多方力量,实现社会共治。

1.政府部门主导。有关部门依托职能职责,加强协调联动、协同发力,以豆瓣企业制度体系完善和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为落脚点,“两条腿走路”,为郫县豆瓣行业协会指导方向提供指引,为郫县豆瓣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监管保障。

2.行业协会指导。为加大“郫县豆瓣”品牌保护,郫都区在全省率先成立统一的郫都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业协会(简称“地标协会”,下同),立足豆瓣产业发展难题和市场需求,制定行业标准、引领企业自律、提供技术支持、规范地标管理,为豆瓣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豆瓣企业落实。在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指导的背景下,豆瓣企业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自觉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龙头企业作为“领头羊”,率先垂范,注重风险监测、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生产模式,衍生“郫县豆瓣+”产业链,开拓郫县豆瓣年轻市场和国际市场,扩大郫县豆瓣品牌效应,为中小规模豆瓣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指引。

4.社会群众参与。郫县豆瓣产品受众是社会群众,社会群众的参与对辖区食品安全监管成效维护以及郫县豆瓣产业和品牌发展至关重要。社会群众的参与能有效提升郫县豆瓣作为本土特色产业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传统产业传承和传统文化传播的优良载体;社会群众的参与对郫县豆瓣质量把控和政策举措落地实施起到有效监督,倒逼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实现郫县豆瓣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群众参与是该机制设计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关键举措

1.政府部门主导,为郫县豆瓣产业发展提供大方向。

提供政策引领和制度保障。保护和发展郫县豆瓣产业,离不开法律制度层面的保障。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郫县豆瓣产品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提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郫都区人民政府牵头起草,司法、经信、发改、市场监管、商务等区级部门协同配合制定《成都市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促进办法》并由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布,因地制宜提出保护郫县豆瓣品牌和工艺特色的政策举措,为郫县豆瓣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郫都区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成都市郫都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理办法》,对郫县豆瓣专用标志的申请、管理、使用作出明确规定,为地理标志监管执法提供判断依据;建立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管理体系、地标保护产品标准体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用四大体系为郫县豆瓣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搭建平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搭建产业升级平台,郫都区人民政府以郫县豆瓣产业和延伸发展的复合调味品和休闲食品主导产业为核心,建成中国川菜产业城,引进郫县豆瓣龙头企业项目,凸显品牌集聚效应;搭建产业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地标协会”、企业代表赴渝学习涪陵榨菜、永川豆豉产业发展模式和品牌营销模式,为郫县豆瓣品牌升级提供助力。组织郫县豆瓣企业参加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等大型活动,不断提升郫县豆瓣品牌国际影响力,促进产业大融合;搭建数字化发展融合平台,加强引导,以数字化赋能郫县豆瓣高质量发展,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聚焦产业、共享发展”思路,开展郫县豆瓣数字共享工厂建设,加强郫县豆瓣原料供应、原料储存和原料加工等定制化服务。

2.行业协会指导,为郫县豆瓣规范发展提供细思路。

制定郫县豆瓣行业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在各级政府正确引导和政策指导下,“地标协会”将辖区76家郫县豆瓣生产企业吸纳为协会成员单位,组织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为豆瓣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制定《成都市郫都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管理制度》《郫县豆瓣地理标志监管和保护的体系制度》,规范郫县豆瓣企业地理标志申报和使用,维护良好行业生产经营秩序,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出台《郫县火锅底料》《郫县豆瓣用辣椒验收规范》《郫县豆瓣用辣椒胚加工技术规范》等系列团体标准,为郫县豆瓣企业原料材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指标等提供明确质量规范。

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延长郫县豆瓣产业发展可持续性。注重郫县豆瓣产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以地理标志法律法规、郫县豆瓣行业标准规范、郫县豆瓣原材料收储、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内容为切入点,对郫县豆瓣产业从业人员和专业人士开展理论培训;组建审查组,开展“郫县豆瓣”地理标志使用证预审工作,对生产企业生产线运作、产品质量管理、出厂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合规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有效评估,以预审结果为监管部门提供精准施策靶向,以预审结果倒逼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规范;瞄准市场走向、抢抓市场机遇,举办产品推介活动,组织协会会员单位参加国际性展会,促进郫县豆瓣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国际知名度。

3.豆瓣企业落实,为郫县豆瓣茁壮发展提供强基础。

智改数转,激发新质生产力。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指引、职能部门的有力监管和“地标协会”标准的制定,让郫县豆瓣企业自主创新方向更加明确。数字赋能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川菜产业城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园区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引入阿里天天工厂、华为数字机器人等智能化方案供应商,支持园区郫县豆瓣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改造,推动郫县豆瓣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例如,“丹丹”作为新一批被认定的四川老字号品牌,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丹丹豆瓣”,下同)作为龙头企业,投入智能化翻晒、成品自动包装、川式复合调味料生产线等大量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推动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以智能制造赋能绿色发展,探索郫县豆瓣多元化、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自主创新,增强品牌竞争力。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鹃城豆瓣”,下同)和“丹丹豆瓣”等作为郫县豆瓣企业中的佼佼者,加大产品自主创新投入,引领豆瓣行业新风向。“鹃城豆瓣”融合四川主流元素、品牌元素和文化元素,打造豆瓣牛肉酱、火锅底料、豆瓣蘸料、豆瓣冰淇淋等“郫县豆瓣+”产品,不断延伸郫县豆瓣产业链,开拓郫县豆瓣市场;布局社区团购、内容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零售业态,以电商助力郫县豆瓣销售渠道拓宽。“丹丹豆瓣”加强自主创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育自主品种,搭建“国家豆瓣酱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调味品行业首家)等三大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以技术加持产品品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4.社会群众参与,为郫县豆瓣常态化发展提供优环境。为切实提高社会群众对郫县豆瓣产业发展的参与度,保护研究、传承创新、展示传播郫县豆瓣非遗文化,打造郫县豆瓣非遗传承与创新科普基地,并被纳入2024年成都市科普基地名单。基地采用“科技创新+非遗文化”为主线,由郫县豆瓣文化展厅、科普长廊、阳光晒场、红油郫县豆瓣自动化车间、郫县豆瓣非遗技艺体验基地、传统晒缸、大师工作室、郫县豆瓣互动体验区等标志性科普场景组成,供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开展科普实践、交流品鉴、互动体验等,加强非遗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传播。为加大社会群众对郫县豆瓣食品安全的监督力量,郫都区市场监管局和“地标协会”逐步构建起包括原材料进货查验、过程检验、成品检测等关键环节的检验检测体系,鼓励郫县豆瓣生产企业积极推广溯源二维码应用,让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实现对产品全程追溯;制定年度风险监测计划,对辖区豆瓣生产企业实现全覆盖巡查、监测、评估和指导并公布抽检结果,让信息做到公开透明,鼓励消费者通过12315平台或者政府官网对郫县豆瓣产品进行监督、对郫县豆瓣产业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三)合作模式。郫县豆瓣产业的良好发展是郫都区食品安全监管有力、治理有效的映射。在郫县豆瓣产业发展、品牌价值提升过程中,政府部门的正确部署为行业协会的指导和企业发展提供正确方向;行业协会的指导为企业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以及产品加工优化和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落实合力共同促进豆瓣产业发展;社会群众的参与,为郫县豆瓣产业链延伸、企业转型、政府部门决策、行业协会标准制定等提供参考。机制四部分形成完整闭环,共同促进郫县豆瓣产业正向发展,为郫县豆瓣产业价值提升、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缺一不可,共同发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政府‘掌舵’+协会‘导航’+企业‘划桨’+群众‘护航’”的共治新格局。

案例实施成果及影响

“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指导+豆瓣企业落实+社会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的实施,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单一主体治理的局限性,实现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明确了各方主体在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让各方主体在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中的职责和义务更加清晰,将各方力量整合,加强各方主体的互动性和联动性,让郫县豆瓣产业发展方向更加精准,为辖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发挥强有力的辐射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郫县豆瓣品牌价值显著提升。2024年规模以上郫县豆瓣产业产值为22.78亿元,同比增长7.25%;2024年规模以上郫县豆瓣产业税收1.45亿元。2019年,经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评估,郫县豆瓣品牌价值高达661.09亿元,连续5年跻身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蝉联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第一。2020年,郫县豆瓣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2024年,“丹丹”入选新一批四川老字号品牌名单。郫县豆瓣产业对郫都区经济发展、税收增长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二是郫县豆瓣品牌社会效益增强。郫县豆瓣产业带动了食品包装、运输、竹编等相关产业的加速发展,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6.2万余人,年创纯收益31万亿元。充分发挥“郫县豆瓣”传统特色品牌优势,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一个覆盖三次产业、带动周边地区的川菜产业功能区。一方面,依托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集中发展郫县豆瓣、川菜原辅料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带动川菜原辅料配套种植基地建设,建成川菜原辅料种植基地1160平方公里,辐射带动省内外配套种植基地4200平方公里,聚集了“北京欧阁”、“成都嘉泓农业”、“锦宁生态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12个,构建了“园区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有机衔接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增收7.5亿元。另一方面,依托博大精深的川菜文化,整合中国•川菜文化体验馆、川菜博物馆和川菜体验街打造形成集川菜文化体验、工业生产线参观、美食品尝、特色商品展销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川菜文化主题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900万元。郫县豆瓣传统工艺与文旅产业融合,建成郫县豆瓣非遗传承与创新科普基地,并被纳入2024年成都市科普基地名单,2024年接待中小学学生研学69批次,合计10000余人次;参与拍摄《非遗里的中国》、《尝鲜天府》、《豆瓣小知识》等线上科普视频,不断拓宽郫县豆瓣科普和传统文化传播覆盖面。

三是郫县豆瓣行业治理更加多元。出台《成都市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促进办法》,为郫县豆瓣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服务保障三方面提供系统性政策支持;联合开展郫都区地理标志保护行动,积极推进“用标促运用”工作,2024年,“地标协会”对辖区内含郫县豆瓣企业在内的91家会员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进行现场审查,对不符合地标使用规范的企业予以约谈、停业整顿,整改不规范企业13家,保证了专用标志的严肃性;制定郫县豆瓣年度风险监测计划,对豆瓣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巡查、监测、评估和指导,以监测数据为支撑,开展辖区内郫县豆瓣舆情监测分析、敏感事件预警,2024年开展抽检247批次,合格率100%。(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巫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