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李黎)苏州市深刻认识强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重要意义,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停不下”的紧迫感,扎实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地见效。
一是高位推动抓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贯彻落实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两次听取专题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就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作出专门批示。市食安办以“致市领导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一封信”的形式,与承担包保任务的市领导进行书面衔接。同时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食品安全年度考核重点,高质量推动各级党政领导责任清单管理,实现食品安全包保责任高效落实。
二是健全机制强保障。迅速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三个责任”领导小组,5位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8个市级部门主要领导和10个县级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员。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实体化运行。建立统分结合工作机制,形成专班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各业务条线分类指导、联动调度的工作模式,工作专班与业务条线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合力合拍,切实保证工作有力推进。
三是因地制宜定方案。以国务院食安委确定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级原则为基础,充分考虑规模、业态、风险等因素,对A级主体进行优化调整。一是将企业分级与业态风险相结合,在A级主体中加入了规模较大(原属B级)的乳制品、肉制品等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以及冷链监管仓等存在疫情防控风险的业态。二是将包保分层与主管部门相对应,在学校食堂分级中,A级主体突出高校和市属学校食堂,结合就餐人数通盘考虑。三是将企业规模与业态均衡相统筹,A级主体中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占比由原标准的90%调整为50%,生产企业由原标准的1家调整为13家。
四是创新平台赋新能。制定出台《关于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应用信息化平台依规履责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以书面形式明确食品安全总监,并在“苏食安”平台完成在线登记。在“苏食安”平台上线“三类人”“三件事”“三本账”功能模块,指导企业在线明确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实时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帮助企业实现定期自查整改。截至目前,有539家企业通过平台完成食品安全总监登记。
下一步,苏州市将严格落实国家、省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工作进度,不断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推向纵深,真正实现末端发力、终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