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持续加大打假力度,行业案例彰显决心

2025-08-05 09:5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荆鹏鹏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彭东海)从假冒知名品牌的方便面、调味料、到伪造健康认证的即食食品,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侵犯了品牌企业的知识产权,更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风险。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25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要点》指导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场针对侵权假冒行为的“铁拳”“昆仑”等系列行动。

《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4)》发布会上,一组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全国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28.9万件,涉案金额超过200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达到1.2万件。多起涉及假冒伪劣食品的案例被相继曝光,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知名品牌的打假案例不仅揭示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严重危害,也凸显了行业自律和监管的重要性。

兰州特大制售假调味品案

2023年5月,兰州市城关区一名群众报警称,其在网上某平台购买的调味品与之前味道大有不同,怀疑为假冒伪劣产品。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区分局接到报警后成立专案组,办案民警一边将受害人购买的疑似假冒调味品送检,一边追查受害人购买记录。经鉴定,确认为假冒伪劣产品,发现两家线上网店涉嫌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调味品,并通过寄递物流发至全国各地,从中牟利。

随后,警方循线追踪,捣毁了两处制售假冒家乐、雀巢、李锦记牌调味品的窝点,抓获了十八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了两万余瓶假冒家乐调味品、五吨原料和十二万套包材。经查,自2022年以来,张某某、李某、孙某某、郭某某、李某某等人大量生产假冒家乐等品牌调味品,通过微信对外销售;黄某某、王某某等人通过其若干淘宝网店,向全国各地销售假冒上述注册商标的调味品,本案总案值高达500万元。2025年2月,共计十四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其中四人被判处实刑,最高刑期五年六个月,罚金共计超过16万元。本案亦入选了2023年公安部“10起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震慑力。

(兰州特大制售假调味品案涉及到的家乐产品正品图片)

市场竞争下的阴暗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然而,在这繁华的市场背后,一股不法之风悄然兴起——仿冒假冒伪劣产品频繁出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仿冒盛行,无疑给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仿冒产品通过低价销售抢占市场份额,挤压了正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仿冒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往往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的信任度降,进而波及整个品牌。更为严重的是,仿冒产品的生产往往伴随着违法违规行为,如使用劣质原料、逃避质量监管等,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更深层次分析,仿冒产品的泛滥与当前市场的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仿冒具有隐蔽性、流动性强等特点,给执法部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此外,部分消费者对仿冒产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也为仿冒产品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为了有效遏制仿冒产品的蔓延,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仿冒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执法效率,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防伪技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开展消费者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消费者则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遇到仿冒产品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技术如区块链、大数据等正在被应用于打击仿冒产品的实践中。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的追溯和监控,有效提高了仿冒产品的识别率和打击效率。

行业打假行动升级,守护消费者安全

针对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问题,各级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正在积极采取行动加大监管和加大打击力度。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行业组织也积极发挥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

以假冒商品为例,为进一步拓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组织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行动。该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并公布了典型案例,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除了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外,消费者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食品时,消费者应该选择正规渠道和品牌信誉好的商家购买并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标签和说明书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消费者还应该积极举报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为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贡献力量。

在打假行动中,个案的查处情况,更注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假体系的建设。防伪技术创新成为遏制假货的关键。公众参与也是根治假货的治本之策。食品行业的打假行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行业、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实效。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打假行动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未来的发展中,食品行业应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品牌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应该继续加大对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安全、可靠、健康的食品市场环境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高品质的食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