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贺州市“123工程”强力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

2022-12-09 11:2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编辑:吕可意

中国食品安全报讯(彭武光)广西贺州市综合运用“123工程”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落地落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取得良好成效。

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把推动落实分层分级工作机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带头履责。市委书记、市长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细化措施、抓好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并在全区率先以两办名义印发工作方案。市委书记、市长召开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推进大会,带头压实责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包保责任领导向市委书记递交承诺书,各县(区)党政“一把手”代表向市长递交责任书。昭平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承诺书全部签署完毕,并与12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责任书》,齐心协力为“一片叶子”茶产业、“一口净水”水产业保驾护航。目前,市级25家A级主体、县级233家B级主体、乡级776家C级主体、村级1592家D级主体均已由各级领导干部包保负责,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一把手”责任体系。

纳入纪检和组织“两个力量”作为试点先行。以昭平县作为试点县,将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纳入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督查组,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选人用人考察和政治监督,督促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强化考核督查结果运用,将跟踪督办、履职检查、评议考核结果、“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落实情况等,作为地方党政领导考核、奖惩和使用、调整的一个重要参考。把食品安全工作完成情况列入2022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由组织部门对包保干部履职情况督导考核,在拟任人选、绩效考核上,对履职到位、成绩突出的包保干部给予一定倾斜;对渎职、失职的干部领导,依法严肃问责、严厉追责。

统筹运用“三种措施”保障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贺州市拥有广西数量最多的供港蔬菜基地,所辖各县(区)创新“一县一业”包保模式,围绕享誉区内外的香芋、蔬菜、茶叶等农产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的重要指示,推动地方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严守底线保安全。加快市检验检测中心的功能建设,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加大食用农产品、食用林产品的隐患排查,加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排查,守护好贺州市作为粤港澳“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食品安全。二是围绕特色提标准。因地制宜,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制定12项团体标准,发布实施4项广西地方标准,指导8家企业创建广西千家高标准高质量农产品示范基地,1家企业申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三是百花齐放树品牌。截至目前,贺州市拥有香港优质正印认证累计28张,“圳品”认证5张,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58个,“广西好嘢”农业品牌32个,“富川脐橙”“昭平茶”连续多年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通过推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香港高端品质认证、广西优质认证等高端品质认证,提升全市特色产品美誉度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