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高举湘派酱香大旗 三个“局外人”重组“湖南酒局”——沅陵大曲的湘派酱香梦

2025-11-24 15:5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喻志远 记者 陈赛)在白酒这个讲历史文化、讲产区特点、讲专业传承且饱和竞争的行业,很多投资者不敢轻易下场,即使下场,多是财务投资或者股权投资。

但就是这样一个外人轻易不敢涉足的行业,有三个“局外人”却面对湖南已有酒鬼、湘窖、武陵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义无反顾地躬身入局来湖南沅陵,他们高喊“不做替代品,要做新品牌”的口号,高举“湘派酱酒”的标签,正在重组“湖南酒局”。

“酒从酉”,沅陵大曲附近就是“书通二酉”的中华书山——大小酉山,山下有酉水酉溪交汇

缘起:传承之心

这三个“局外人”,分别叫沈德志、李四清、王竞文。

沈德志,湖南沅陵人,多年来从事建筑工程基建方面工作,为人豪爽,粗中有细。

李四清,重庆人,原在广州开办营业一家千余人的纺织企业,有着成熟的工厂管理经验。

王竞文,湖南益阳人,广州化工行业翘楚,非常丰富的对外营销经验。

一切的开端缘起2017年的一场酒局。酒是沟通的桥梁、是串联情感的纽带,更是传递真心的信使,意气相投的三人在一场酒局的推杯换盏间,来自沅陵的沈德志谈起,老家有一个叫沅陵大曲的老酒厂,在1995年因为五强溪水电站建设被淹后,品牌持有人因故一直没有建设新厂重整旗鼓。

敏锐的商业眼光让他们发现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酒局结束后,三人立即成行进行背调。发现这家老牌的沅陵酒厂早在1956就成立了,生产的“沅陵大曲”曾连续7年荣获省优产品奖,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优质新产品金奖,产品曾经畅销全国。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沅陵其所处之地堪称酿酒的风水宝地,除了位于神奇的北纬28度黄金酿酒龙脉,地接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丘壑渊宏,峰峦耸峻”:沅江、酉水贯通全境,汇聚多条大河;沅陵酱酒所在山间盆地,拥有典型的温室型小气候,且周边森林覆盖率达76.2%,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独特的紫红砂岩地貌,为酿酒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先天赋予了沅陵大曲独特的风味。

多次考察,几番商议,三位股东最终决定,分别从工程、纺织、化工行业转型,买下“沅陵大曲”的商标,投资新建沅陵大曲。

持续扩建中的沅陵大曲

2017年,响应沅陵县招商引资政策,三个“局外人”携5619万资金入场,在武陵山东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处,有着“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的沅陵,正式开启了他们的白酒传承梦。

破局:重塑品牌价值

彼时的他们,没有酿酒背景,甚至连白酒的香型也是一知半解;没有渠道资源,只知道自己身边有一帮爱喝酒,爱喝好酒的朋友。

要怎么酿酒?要酿什么样的酒?一切都在未知当中。

虽说隔行隔山,但隔行不隔理。三个股东,都在商场浸淫多年。一是开始做市场调研,二是亲自前往各主要产区、各大酒厂学习。

调研结果显示,浓香型白酒市场是典型的“红海市场”,前有川酒“六朵金花”这样的巨头盘踞,后有各地区域品牌激烈厮杀。作为区域性品牌,沅陵大曲在浓香阵营中很难实现品牌和价值的突破;与此同时,过去十年,以茅台为引领的酱香型白酒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奇迹。酱酒以仅占白酒行业约8%的产量,贡献了近40%的利润。这为所有白酒品牌展示了一个巨大的价值洼地和增长机遇。

传统酱酒核心产区虽然在贵州茅台镇,但大酱香产区概念正在形成。沅陵地处湘西,与贵州接壤,同属中国白酒的“美酒带”,其独特的气候、微生物环境和水文资源(沅水)为酿造差异化酱酒提供了可能。

转型酱香,既是短期内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战术选择,后期还可以为打造“湘派酱香”独特产区IP的战略奠基。

除了现实的考虑, 他们更有对自己的挑战: 相比于讲述一个区域浓香故事,一个从浓香成功转型并坚守酱酒复杂工艺的故事,更具传奇性和品牌张力。从“历史传承”和“工艺革新”两个维度重塑品牌价值,为沅陵酱酒提供了全新的品牌叙事,进而可以吸引高端消费者和收藏家。

不破不立,有破有立,酱香的曲种,自此在沅陵的山水间开始发酵、氤氲。

开局:干净的酱香

2017年,推平一座山,占地165亩的沅陵大曲生产基地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4.85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具有古典民风的现代化工厂,着力打造酒文化、酒生态、酒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

2019年,公司高举湘派酱酒大旗正式投产。第一批产品出来的时候,拿了两件酒赴黔参展推广,邀请大师盲评。盲评感觉“这是从茅台镇哪个大酒厂的酒?”酒品起来清新、清爽、留香持久,酱香突出,但风味纯正,十分“干净”。

得到如此肯定的高质量评价后,三人信心倍增。对产品品质心里有底的沅陵大曲,响应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旨在推动湘酒发展的政策,对标“打造百亿级企业、培育核心产区”的战略要求,续推进技术攻关,五年间连续推出多款标志性高品质酱酒产品,并不断在品质建设、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发力,迎来了良好的开局。

沅陵县红色文化厚重,曾是抗战临时省会。传播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精神成为沅陵酱酒最佳表达形式。2021年,在酒厂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公司的沅毛1893系列酱酒新品上市,为湖南高端酱酒产业发展再添新力量,这也被业内称之为“开启湘酒品牌新篇章”。

沅陵大曲总经理李四清在推介沅毛1893

2024年,湖南沅陵大曲酒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正式投产。借酱酒产能进一步释放的巨大动力,从优质基酒中“优中选优”,结合五年来勾调工艺的迭代进化,面向全国市场推出具有湖湘气派的“沅陵酱酒·龙腾福湘”,彰显出龙年吉祥、福满潇湘的文化特质,品牌形象再一次焕新。

同样是2024年,以推动酱香型白酒技术创新、行业进步为己任的沅陵大曲,承办了“湖南省酿酒传统技艺竞赛·酱酒酒体设计”职业技能竞赛。来自湖南全省9家企业的26名选手同场竞技,比拼酒体设计技能。李四清表示,这既能进一步加深全省白酒行业对酱香型传统技艺的理解与认识,更是为沅陵大曲酒业的中青年工匠们提供了一次与全省酒业一流专业人才同台竞技、交流学习的机会,坚定了沅陵大曲光大湘派酱香的信心。

龙酉水晶版

2025年,整个白酒行业深陷深度调整期面临严峻考验,市场分化愈演愈烈,白酒全行业筑底调整待拐点。沅陵酱酒则不断升级创新,根据市场需求隆重推出更具质价比的“龙酉水晶”,亲民的定价,更高的饮感,让沅陵酱酒在湖湘大地持续“圈粉”。

布局:湘派酱香旗手

沈德志任董事长、李四清任总经理、王竞文负责营销——三人各展所长,各尽所能,赢来了沅陵大曲开局的成功。

而开局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沅陵大曲做湘派酱香旗手的战略目标。在不断的挖掘中,公司还发现,沅陵的独特性,一定程度上是许多传统的酱酒主产区无法比拟的。

一是文化源流。甲骨文中的“酉”字,即是今天的酒字,而沅陵县,除了有酉水酉溪,还有二酉山,“书通二酉”的典故即出于此。可以说,几千年以来,酒与沅陵这片土地,一直有着不解之缘。

二是地理环境。沅陵被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环抱,南北高起,中间陷落的地貌就像一个天然的窖池,将酒厂包围其中,就像窖中窖,便于微生物富集;而长期的酿酒活动又进一步驯化、筛选、繁衍出独特且稳定的酿酱酒微生物群落。

三是民族特色。一方面,沅陵是古黔中郡郡治所在,是楚文化向西南渗透的重要关口。这片土地上的酿酒技艺,承载着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融合的饮食文化与生活智慧。另一方面,这里巫风盛行,傩文化深厚,酒是“通神”的媒介,是祭祀、祈福、驱邪等神圣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灵液”。这种将酿酒与精神信仰深度融合的文化背景,为沅陵酱酒注入了最初的“神韵”。

四是庙堂之高的风骨与江湖之远的风土融合。远古以来,沅湘地区是官员贬谪之地。这些怀才不遇的士大夫,将庙堂之高的雅文化与本土的蛮文化相结合,借酒抒怀,对酒的品质和意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参与,极大地提升了本地酿酒的品味与格调,赋予了酒体更深沉的文化内涵。如大家熟知的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里的五溪,便有沅陵人耳熟能详的“酉溪、辰溪”。

以上种种,赋予了“湘派酱香”叙事的精神内核,李四清介绍,沅陵酱酒有一种独特的“风骨”:既有湘西的野性与不羁,又融入了士大夫的沉静与内敛。在困顿中坚守、在沉浮中升华的精神,既是沅陵酱酒的性格底色,又是沅陵酱酒的风味张力——“醇厚中见劲道,清酱中藏风骨”的独特品格。

沅陵酱酒2025下沙文化节暨封藏大典

“沅陵出好酒,既是上天的安排,也是历史的选择。”沅陵大曲认为,既要对历史负责,更不能辜负上天的安排。“所以我们要高举湘派酱香的旗帜。”

旗帜要高,基础要牢。

原料上,沅陵大曲本地采用工厂+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合作。由企业免费提供种子,免费传授高粱种植技术给农户。2024年,与全县187个村签约种植高粱25000亩,参与农户达6700余户,预计每户可增收4700余元。“同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生长出来的高粱中淀粉含量、水分等基本趋于一致。而使用固定区域的原料来酿酒,产品品质稳定有保证,口感独立有特点。”

红缨子高梁基地的农民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消费者体验上,公司打造了境优雅的专业化品鉴中心,由专业的品酒师引导游客系统学习观色、闻香、品味等技巧,理解不同产品系列的风味差异,完成消费者的味觉教育。

在产业规划上,公司有一个想法是,联合制定并发布《湘派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这个标准不是黔派的复制品,而会明确界定其核心风味特征(如:“醇柔、细腻、甘润、爽净”),以及在原料、工艺、陈贮上的独特要求。让消费者一喝就知道“这是湖南的酱酒”。

沅陵大曲深知,要在竞争激烈且充满变数的白酒行业中实现持续发展,不能依赖于一时的营销爆点或机会主义,而必须构建一个坚实、内生的核心发展逻辑——坚守独特价值中实现动态平衡。面对可以预期的未来,坚定做“时间的朋友”的沅陵大曲,拟在2026年启动三期工程。届时,年产能将达3万吨,年产值可望冲刺百亿。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采访结束的时候,李四清借林则徐当年的对联,邀请全省乃至全国的消费者,来到沅陵,来到沅陵大曲,一起品鉴湘派酱香的醇厚,一起推动湘派酱香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