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黄向阳 记者程家武)180个重点餐饮服务单位,安装5100余个摄像头,500余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接入远程端口,发现并实时纠正10000余起食品安全隐患,仅有40余万人口的安徽省岳西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让科技赋能食品安全,取得了丰硕成果。
案例简介
近年来,安庆市岳西县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按照国家、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大力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将后厨从过去的幕后推到了前台,从过去的“闲人免进”到现在实时“晒”到网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赋能食品安全,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背景起因
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注度高、舆情发酵快、社会影响大,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食品安全工作不仅是一项业务工作,更是政治要求、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
亮点做法
让厨房“明”起来
一是各类食堂和大型餐饮服务单位通过采用透视明档(透明玻璃窗或玻璃幕墙)、隔断矮墙、开放式厨房或设置窗口等多种形式,公开餐饮食品加工过程,阳光透明操作。二是安装高清摄像头,食品库房、烹饪间、备餐间、留样间、清洗消毒间等重点场所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可实时查看后厨食品加工烹饪区、工作台面、清洗消毒区的干净整洁程度,视频回放还原食品进货贮存、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回收清洗消毒全过程。三是在大厅和包厢设立显示屏,向消费者实时直播食堂运行情况,实时接受公开监督。
将灶堂“亮”出来
一是向单位高层管理人员“亮”。单位法人、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等通过手机安装“GDSS”等APP,随时查看操作过程、后厨环境等信息,主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及风险隐患,及时予以纠正。二是向监管部门“亮”。县市场监管局、教育局、民政局、住建局等通过监控平台远程掌握各类食堂和大型餐饮服务单位运行状况,安排专人、专用电脑巡回查看、回放食堂监控画面,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食品主体立即整改。三是向公众“亮”。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委员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现场监厨、陪餐,参与“随机查餐厅”等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敞开大门接受监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成效反响
目前,全县125所学校、33家养老机构食堂、30家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安装前端监控设备5100余个点位,通过电信、移动、联通等视频专线接入岳西城市超脑,分配到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视频监控平台,350多名学校安全管理人员、90多名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员、78名监管人员安装了“互联网+明厨亮灶”APP,共纠正安全隐患14527起,监管人员发现案源31宗。信息化手段的充分运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各类食品主体进一步增强了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和行动自觉,健全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食品安全管理,强化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升了食品安全突发情况的应对处置能力。
食品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食品加工制作、储存留样、餐具清洗消毒等操作流程更加严谨规范。
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远程就可以掌握重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状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整改,远程进行指导,远程查看整改效果,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经验启示
尽管政府的监管不断加强,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屡屡发生,有的甚至发生在品牌餐饮企业或者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这使得人们对美食的期待与向往经常伴随着一种担忧,担心美食满足了口腹之欲,损害了身体健康。
餐饮后厨属于十分隐蔽的地方,监管人员不可能时刻紧盯,更多的是靠餐饮经营者自律、自查和自纠。从实践来看,“明厨亮灶”是职能监管的一个有效补充。科技赋能安全,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发展、行业进步、产业强健必经之路。
餐饮业众多,从业者队伍庞大,从采购、储存到加工,环节多且隐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管力量的不足与监管手段的滞后。“明厨亮灶”是政府部门的一种倡导与引导,旨在增强餐饮行业从业者的责任意识与自律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保障食品安全。而“明厨亮灶”之所以逐渐普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餐饮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吸引顾客,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生产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虽然“明厨亮灶”并不能完全保障食品安全,但无疑会对餐饮企业形成一定的制约,也让顾客得到心理上的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