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铜陵市市场监管局“三全举措”健全责任体系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025-03-04 14:09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吴亚婷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章翔 记者程家武)铜陵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四个最严”为统领,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了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为全市人民营造了一个安心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一、全域贯通属地责任

一是高位推动构建党政同责机制。制定出台《市委常委会委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双清单”,明确市委书记、市长任市食安委“双主任”,以“一把手”工程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区党委和政府参照落实,自上而下推动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市级领导带头包保以上率下,推动全市2901名干部对19443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包保督导。

二是综合施策强化党政履责机制。用足用好食品安全评议考核“指挥棒”,将食品安全政治责任落实作为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制定《铜陵市食品安全“三书一函”制度》,围绕食品安全事故、舆情事件等建立查处挂牌督办和约谈办法,进一步落实督办、约谈、整改、敦促,强化制度保障,共发出《提醒敦促函》5份。

三是因地制宜优化属地包保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的通知》,结合实际优化督导任务清单、简化包保督导流程,合理确定督导方式和频次,统筹抓好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和为基层减负工作。清理属地管理责任平台失效主体4000余条,干部包保比例由8.2降至6.7。

二、全程筑牢监管责任

一是统筹协调凝聚监管合力。定期召开市食安委、食安办会议,总结分析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重点工作,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成立铜陵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提高工作决策科学性,共选聘专家委员17名。注重发挥基层食安办作用,建立1106名食品安全“四员”队伍,构建群防群治格局。

二是专项整治彰显监管能力。陆续开展“食安守护”攻坚、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等各类整治行动,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排查风险隐患,严打违法行为。2024年排查整改风险隐患9994个,组织开展29大类5013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对检出的149批次不合格样品依法开展后处置工作,办结食品安全案件832件,罚没金额161.2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刑案件9件。

三是质量提升发挥监管推力。推动“食安安徽”品牌建设纳入质量强市战略,强化产业品牌培育,12家企业通过“食安安徽”认证。制定《铜陵市小作坊规范提升规范指引》,确定8家“食安名坊”培育对象,以点带面推动相关品类小作坊提档升级。指导企业将食品安全融入设计过程,5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HACCP体系认证。

三、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多形式召开130余场宣贯培训会,解读市场监管总局《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制定《水产品市场销售索证索票工作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指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举办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打造食品安全管理人才队伍,提升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效能。

二是创新监管方式。科技赋能开启监管“天眼”新模式,对全市31家重点食品生产企业、11家较大规模食品超市开展远程可视化监管工作,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推行食品安全“红黑榜”监管机制,21家单位登“红榜”,7家单位上“黑榜”,通过“褒奖先进鞭策后进”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广“铜食保”微信小程序,推动926家C级以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用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落实主体责任。

三是激发共治作用。统筹协调全市各方力量,成功承办2024年全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故事大赛。引导保险机构设立“食责险”基金,对表现优异的6名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助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建立食品安全吹哨人举报处置工作机制,发挥企业内部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不断拓展共治领域,在犁桥水镇等食品生产经营集中区域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站2个。发挥高校“红马甲”力量,建立选拔和巡查机制,畅通投诉受理,守护校园食安。

下一步,铜陵市市场监管局将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加强全过程监管,推动全方位治理,坚决筑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