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实 记者程伯全)为切实做好汛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预防源头性食品安全风险,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绵阳市安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汛”速响应,全面落实汛期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强化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检查留样食品 图片来源:安州区市场监管局
加强预警宣传 打好汛期食品安全“预防针”
通过新闻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发布汛期食品安全提示,积极宣传汛期及高温天气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广大群众注意汛期食品安全风险,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以食品保质期、添加剂等热点问题为重点监测对象,持续加大监管频次和力度,及时处理12315投诉举报,解决群众诉求,耐心解答企业、群众关于汛期食品安全的问题咨询,消除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风险隐患。
发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责任告知书》,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食品及其原材料的防护工作,防止食材受潮、变质,对已受潮、变质的食材要求一律下架销毁,对病死、淹死或来路不明的畜类及禽类和受到水淹浸泡污染的食材,坚决禁止采购、销售和使用。
检查食品包装 图片来源:安州区市场监管局
加强排查检测 筑牢汛期食品安全“防火墙”
全面排查全区各乡镇汛期集中转移安置点,对安置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逐个检查核实,对安置点卫生环境和加工条件达不到食品安全规范的进行指导整改,对安置点负责人和乡厨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加强对汛期食品保供单位的检测力度。对汛期保供的粮油生产企业、禽肉蔬菜供应商、定点餐馆、保供超市等主体的保供食材进行采样检测,确保保供食材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小作坊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食品贮存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开展高频次监督检查,严防过期食品、“三无”食品、污染变质食品以及来源不明食品流入市场。
检查仓库 图片来源:安州区市场监管局
加强监管执法 用好规范食品市场“戒律尺”
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进行汛期食品安全培训,督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机制以及“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落实情况。
针对高温天气下生产消费量大、保质期短、需低温存储、易腐败变质食品的企业,从设施设备、人员管理、原辅料购进、生产加工过程控制、贮存运输等方面进行最严监管,严厉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三无”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重点关注商家是否存在哄抬价格、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确保汛期市场主要商品供应充足,粮油、蔬菜、肉蛋奶等民生重要商品价格不发生异常波动,维护市场秩序和谐稳定。
检查超市 图片来源:安州区市场监管局
入汛以来,绵阳市安州区市场监管局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16家,排查集中转移安置点18个,开展食品快检4000余批次,发现并整改食品安全问题52个,为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食品市场秩序井然提供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