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史维)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构建了“宣传普法—抽检监测—从严惩处—整改提升”的“四步闭环”整治机制。
第一步:强化宣传普法。召开专题培训会议1次,结合日常检查开展“上门普法”500余家次,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新修订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要求开展标准宣贯,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守法发展的内生动能。
第二步:精准抽检监测。聚焦乳制品、肉制品、糕点、食用油、粮食加工品、豆制品、速冻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和二氧化硫、甜蜜素、脱氢乙酸等高频次违规添加类型,及吊白块、工业碱等非法添加物质,强化数据研判分析,实施靶向抽检,提高风险监测穿透性。
第三步:依法从严惩处。聚焦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全环节、全流程,开展全覆盖食品安全检查,同时强化抽检监测结果运用,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零容忍,依法从严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震慑。
第四步:推动整改提升。坚决摒弃“一罚了之”的思维,着力推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风险闭环管理机制,从根源上消除“两超一非”违法隐患。推动实施食品安全“数字赋能”行动,巴南区已打造“阳光工厂”45家、“阳光小作坊”20家、“阳光厨房”2119家,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效能。
该局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四步闭环”整治机制,结合秋季开学校园食品检查、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等行动,加大“两超一非”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执法力度,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