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糖果制品专项检查 让糖果“甜味十足”

2025-08-09 14:5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卢妍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礼兵)8月7日,重庆市大渡口区九宫庙步行街某糖果专卖店,执法人员正捏着一盒精美包装的糖果,指尖轻叩纸盒,目光扫过正面“低卡燃脂”的大字——这不是药品柜台,而是辖区一家零食店的休闲食品区。

1754721462152441.png

“压片糖果怎么成了‘燃脂神器’?去查查糖果成分表。”执法人员转头对同事说道。

这正是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的糖果制品经营检查现场。

不同于生产端的原料把控,此次检查聚焦糖果从仓库到货架的“最后一公里”,重点盯防两类“变味”风险:一是压片糖果“跨界”成“准药品”——本应是普通食品的片剂,却被设计成类药形态,暗藏非法添加;二是凝胶糖果“异化”为“功能胶囊”——软糖外裹上胶囊壳,掩盖非食用物质添加。这些产品爱打“擦边球”,必须认真检查。

“此次专项检查,我们重点排查糖果制品里是否非法添加药物和非食用物质,必须保障糖果原材料符合成分要求。”该局九宫庙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介绍到,常见的违法添加比如西地那非等治疗男性功能障碍的药物、二甲双胍等降糖药,还有食药物质以外的中药材等成分,这些成分一旦被添加进糖果,可能引发消费者误服、过量风险。

1754721510269771.png

除了“隐形添加”,虚假宣传是另一大整治重点。在某零售专卖店,执法人员发现货架上的宣传页写着“含DHA,提升专注力”“熬夜党必备,一颗回血”等的标语。执法人员当场要求经营方下架相关产品,普通糖果不能宣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更不能用“益智”“助眠”等词汇误导消费者。在当日检查的15家商户中,2家存在违规宣传,已全部责令整改。

“买糖果图个开心,可别被‘功能’忽悠了。”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向消费者提醒选购时注意三点:看标签——普通糖果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应以“SC”开头,而非“国药准字”;辨成分——成分表第一位应是白砂糖、淀粉糖等食用原料,若有“某某提取物”“某某胶囊”等模糊表述需警惕;莫轻信——任何宣称“减肥”“壮阳”“治疗失眠”“益智”的糖果,都涉嫌违法。

流通环节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米”,该局将畅通12315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守护舌尖上的甜蜜,需要监管部门的铁拳,更需要每一位消费者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