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冉周洲)服务型执法,让监管有力度更有温度。我们不仅是市场秩序的“守夜人”,更是企业成长的“店小二”。近期,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某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豆干产品抽检不合格报告,显示该企业某批次豆干产品中检出少量超范围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甜蜜素。面对抽检不合格结果,该局并未简单处罚了事,而是迅速转变角色,将执法重心前移,主动对接涉事生产企业,开启了一场以解决问题、帮扶企业为导向的服务型执法实践。
一、 技术支撑,精准溯源破迷局
该局执法人员通过监督检查以及企业自查自纠后确认生产环节无甜蜜素添加,敏锐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供应链上游,指导并协助企业将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全部辅料送交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定向筛查,检测结果迅速锁定了“元凶”——某批次辅料被检出含有甜蜜素。该局通过技术指导和协助帮扶,为企业精准定位风险源头提供了关键支撑,避免了企业陷入“大海捞针”的困境。
二、 协同处置,追溯防控降风险
锁定问题辅料后,服务并未止步。该局迅速行动,一方面指导企业立即启动问题辅料及使用该辅料生产成品的追溯与召回程序,最大程度控制风险扩散,保障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指导涉事食品生产企业完善辅料供应商准入审核机制和入厂检验规程,强化源头把控。
三、 帮扶指导,固本强基促提升
着眼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和“能力提升”。组织监管骨干和行业专家深入企业,围绕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行“把脉问诊”。重点辅导企业完善供应商评估与管理、强化进货查验记录、提升自检自控能力、优化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等。通过面对面的指导,帮助企业将此次危机转化为提升自身质量管理水平的契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此次抽检不合格事件的处理,是该局深化服务型执法理念的生动体现。该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处罚与教育结合、处置与帮扶同行。通过精准的技术溯源、高效的协同处置和贴心的帮扶指导,不仅快速化解了食品安全风险,更切实帮助企业查找了管理漏洞、提升了防控能力、提振了发展信心。该局将持续践行服务型执法,以更专业的支撑、更高效的协同、更温暖的帮扶,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拓展“巴心助企,巴实服务”品牌影响力,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监管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