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杰 胡小芳)近期,重庆市璧山辖区某食品生产企业连续收到15次投诉举报,经初步研判疑似职业投诉。重庆市璧山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坚持“监管不缺位、服务不越位”,在针对企业标识标签问题依法开展调查处置的同时,精准梳理问题根源,提出整改建议,助力企业化解风险、规范经营。
聚焦投诉处置——依法调查明症结,平衡监管与服务
接到投诉线索后,该局执法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围绕企业食品标识标签合规性开展专项调查:一方面,严格依规核查。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法规标准,重点检查企业食品标识标签的内容完整性、信息准确性,明确标识标签模糊、营养成分计算错误等具体问题,确保调查过程合法、事实认定清晰。另一方面,兼顾企业实际。考虑到投诉疑似职业行为,在依法处置的同时,主动与企业沟通,了解生产经营难点,避免简单“一罚了之”,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导企业从根源上规范管理,减少后续投诉风险。
聚焦问题整改——精准给出两建议,助力企业除隐患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标识标签核心问题,该局结合企业生产运输实际,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帮助企业彻底化解隐患:建议一,更换防水标签,解决标识模糊问题。企业当前采用现场打印标签,产品销售后经冷藏运输,环境水汽易冲淡油墨,导致标签模糊。建议企业统一印制防水材质标签,从源头规避运输过程中水汽对标签的影响,确保产品流通过程中标识信息清晰可辨。建议二,规范计算方式,确保营养成分准确。针对营养成分计算错误问题,建议企业双管齐下保障数据精准:一是严格依据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报告或《中国食物成分表》等权威资料计算营养成分;二是辅助使用合规的“营养标识计算小程序”进行交叉核验,确保营养成分含量及百分比标注准确无误,避免因信息错误引发投诉。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跟踪企业整改情况,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落地见效。同时,将此类案例作为典型,向辖区其他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宣传引导,推动行业规范标识标签管理;此外,将进一步优化投诉举报处置机制,区分正常消费维权与职业投诉,既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为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切实实现“守护食品安全”与“助力企业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