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潘多亮)自2024年9月启动校园食材直供改革以来,重庆市潼南区聚焦校园食品安全核心需求,创新构建“专班联动+体系重塑+社会共治”三维治理体系,推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从“被动救火”向“主动防控”转变,全方位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改革成效显著。
建强联动机制,夯实食材安全“基础关”
食材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在保障食品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潼南区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力量, 健全建强联动机制,从构建全覆盖责任体系、打造全周期监管矩阵、健全高效能执法架构方面,夯实食材安全“基础关”。
该区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牵头的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政府统筹抓总、部门协同监管、学校主体负责”三级责任体系。在区教委设立教育端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学校食材需求与采购事宜;在区旅投集团设立供应端工作专班,全面负责食材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全流程管理。将学校食堂纳入各镇街重点督导清单,要求包保干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现场督导,确保责任层层传导、闭环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同时,潼南区还组建18个询价定价工作组,建立“需求调研—市场比价—成本核算—公开公示”全流程定价机制,通过多方比价、精准核算,确保采购食材质优价廉,切实保障学生膳食经费使用效益。全面推行“三查三检”监管模式,“三查”即查食品原料溯源、查食堂规范操作、查管理制度落实,“三检”即抓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实现从食材采购到成品供应的全周期安全管控。同时,建立“1+N”应急预案体系,为每所学校制定“一校一策”应急方案,有效提升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应对能力。
进一步压实各方监管责任,潼南区食药安办牵头,已对全区学校食堂开展3轮全覆盖检查,累计整改各类问题599个,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3件,形成有力震慑;区纪委监委先后2次联合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排查,整改隐患问题400余个,深入集中配送企业开展“你点我检”“你我同查”活动3场次,对集中配送单位监督抽检102批次,其中米面粮油调味品等大宗食品实现抽检全覆盖,暂未发现不合格产品,从执法层面筑牢食材安全屏障。
重塑管理体系,织密食材安全“链条网”
食品安全预防为主,落实为要。潼南区相关部门多次调研座谈,针对校园食材直供改革工作推进问题,从建强数字管控终端、创设阳光验收标准、施行动态考评机制等措施入手,重塑管理体系,织密食材安全“链条网”。
今年全区投入10万元专项经费,针对食材冷藏车、学校冷藏室等关键位置,部署安装了一批温湿度传感器、高清摄像头等智能感知设备,实时监测食材存储、运输环境数据;同步升级快检室检测能力,新增多项检测项目,提升问题食材筛查效率。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食材调度、运输、仓储、加工等关键节点全流程可追溯,有效消除监管盲区,实现“数据多跑路、监管更精准”。出台《潼南区学校食堂食品验收管理规范》,明确验收流程、标准与责任,要求学校食堂验收实行“纸质台账+视频影像”双记录留存,确保验收过程可回溯、可查证。依托优潼供应链快检工作室,建立“快检筛查+感官检验”双重验收机制,对集中配送食材实行“先快检、再验收”,快检合格后方可进入食堂加工环节,从源头杜绝问题食材流入校园。制定《潼南区校园食材供应商综合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与货款结算直接挂钩,从货品质量、数量准确率、配送时限、服务态度四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月度考评、季度汇总、年度评级。截至目前,已根据考评结果约谈整改供应商2家、清退不合格供应商1家,形成“优进劣退”的良性竞争格局,倒逼供应商不断提升食材供应质量与服务水平。
构建共治生态,激活食材安全“多元力”
学生吃得安全放心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潼南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法,积极打造智能监管中枢、努力拓宽社会监督路径、不断丰富多元共治模式,共同守护校园食材安全放心。
为了进一步实现校园食品安全精准化、智能化监管,大幅提升监管效率与响应速度,潼南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学校食材采购平台与“餐饮安全在线”系统直接对接,整合采购订单数据、食材合格证明、后厨监控点位数据、超期食材预警数据等多维度信息40余万条,构建覆盖“采购—存储—加工—食用—溯源”全流程的智能监管中枢,通过数据实时分析、异常自动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学校全面推行“专人试餐+校长陪餐+师生同餐+家长督餐”的“四餐机制”,明确试餐、陪餐、督餐具体要求与反馈流程,累计收集师生、家长反馈意见180余条,针对性解决食材新鲜度、菜品口味、营养搭配等问题140余个,让校园餐饮更贴合师生需求。积极推动升级“明厨亮灶+”工程,将全区156所学校食堂后厨监控接入“重庆阳光食品APP”,家长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食材加工、餐具消毒、环境卫生等情况,平台点击量已超1.2万人次,真正实现校园食品安全“阳光透明”。
该局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你我同查”活动,通过学校公众号、家长群等线上渠道及校园问卷线下征集方式,广泛收集师生、家长关注的食品品种与检验项目,依据“点单”结果开展校园食材专项抽验监测98批次,让监督更接地气、更具针对性。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参与校园食品安全检查,形成“政府监管、学校负责、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凝聚校园食品安全守护合力。
接下来,该区将持续深化“智慧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全周期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监管流程、创新共治方式,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广大师生筑牢更加坚实的食品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