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席东海)为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2025年9月16日,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以“强规范、提能力、保安全”为主题,组织召开了“特殊食品经营管理专项培训会”,聚焦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邀请了市市场监管局特食处副处长梁琳授课,为全区150余名特殊食品经营者、5家二级医院营养科负责人及基层市场监管干部“充电赋能”,全力筑牢“一老一小一病患”特殊群体食品安全防线。
梁琳从特殊食品的“定义分类、历史沿革、特食特殊性”切入,详细阐释其与普通食品、特殊膳食的差异,强调“特殊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精准营养供给’,必须严格区分于普通食品销售管理。针对经营者普遍关注的“如何查询产品注册证(备案证)”“进口特殊食品查证要点”等问题,梁琳现场演示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操作流程,逐项解读标签标识、说明书规范要求,并提醒经营者“严防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普通食品宣称保健功能等‘擦边球’行为”。
通过剖析近年来查处的“某母婴店夸大益生菌功效”“某药房将普通食品包装为‘降糖神药’”等多个典型案例,梁琳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关于特殊食品的处罚条款,警示经营者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会议紧扣特殊群体饮食安全需求,提出三项监管重点:
婴幼儿配方食品“严把关”,要求母婴店严格执行“专区专柜销售、进货查验留痕、注册证说明书查证”三项标准,避免将婴幼儿配方乳粉与普通食品混放销售,严禁“代替母乳”宣传。保健食品“防误导”,针对老年人易受“免费体验”“健康讲座”诱导等问题,禁止使用“治疗”“预防”等表述。特医食品“强溯源”,要求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完善“采购-储存-使用”闭环管理,并通过“渝溯源”平台实现产品流向可追溯,杜绝过期、变质食品流入病患手中。
此次培训是巴南区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特殊食品监管规范化、专业化,为“一老一小一病患”撑起食品安全“保护伞”,为全市特殊食品治理贡献“巴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