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罗舒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食品安全是民生保障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健康与福祉。今年以来,重庆市万州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突出问题,以“标本兼治”为核心,通过建机制、强执法、聚合力、固根基,扎实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用严谨细致的监管、果断有力的举措,为农村群众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目前专项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建机制强执法,精准破解农村食安痛点赌点。该局主动扛起牵头责任,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制定详实整治方案,创新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重点领域监管执法一体化协作机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属地管理三方职责,完善“镇乡街道+职能部门”联动体系,打破信息壁垒,让监管力量“攥指成拳”。同时,推行“每月调度、每月通报、每月督查”工作机制,实时掌握基层进展,对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的基层所“动真碰硬”,通过点名谈话提醒、公开通报批评等方式倒逼作风转变,确保整治任务不打折扣、落地生根。在机制保障下,执法行动直指农村食品安全“痛点”,并以“四个最严”标准掀起整治热潮。源头管控上,严格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严查无证无照经营,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从源头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链条,让问题食品“进不来”;重点领域整治中,聚焦农村市场“三无”食品、“山寨”食品、过期食品、掺假掺杂及“两超一非”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已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510家次,发现问题556个,责令整改77家次,组织监督抽检1183批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88起,用“零容忍”态度让违法者“无处逃”,切实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
聚合力固根本,构建农村食安长效治理格局。该局深谙协同治理之道,牵头联动区教委、区公安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整治格局。针对集中交易市场、学校食堂食材配送企业、肉制品生产企业及夜市餐饮等重点场所,已开展联合突击执法检查6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份,立案调查5起,通过“多部门联动”织密执法“天网”,让假冒伪劣食品“藏不住”。同时,面向社会发布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提示,清晰告知消费者拒绝购买“三无”、仿冒、过期等问题食品,并公开征集违法线索,动员群众成为农村市场“监督哨兵”,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社会共治氛围。为避免整治“一阵风”,该局同步推进长效治理,从“根源上”夯实农村食品安全基础。行动中,执法人员深入辖区各乡镇开展“抽样检测+突击执法+食安科普”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村民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识假辨假技巧与维权途径,让“安全饮食”理念走进田间地头,切实提升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分类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专题培训,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督促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措施,全面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与安全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开展行政约谈、警示教育17场次,覆盖企业832家次,专项培训2104家次,从“监管端”与“经营端”双向发力,让安全理念“扎根”、安全措施“长效”。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常态化、长效化,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牢牢守住农村食品安全底线,让农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舒心,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