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吴婧霞)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2025年4月起,重庆市武隆区市场监管局以“零容忍”态度持续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隐患排查、靶向抽检、严格执法、社会共治等多维度发力,全面压实食品安全责任,切实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隐患排查全覆盖,风险防控精准化。该局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原则,对全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368户次,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联动,发现违法线索86条,识别较大以上风险隐患66条,已完成整改65条,整改率达98.5%。同时,通过建立风险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实现问题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有效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靶向抽检提质效,问题产品严追溯。针对食用植物油、饮料、酒类、调味品、乳制品等农村地区消费量大的食品为重点品种,覆盖集贸市场、小作坊、电商平台等重点场所,序时开展精准化监督抽检1062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20批次,不合格率为1.88%。对问题产品依法采取下架、召回、通报协查等措施,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管控,确保问题产品无处藏身、责任追究到位。
执法亮剑强震慑,案件查办从严从快。该局坚持“一案一策、穿透式核查”,对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实施严厉打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立案查处相关案件83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111公斤,罚没款9.17万元,责令整改54家,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主体1家。通过集中曝光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宣传,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倒逼食品经营主体诚信经营、规范发展。
社会共治聚合力,群众参与显成效。依托“12315”投诉举报平台、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电话投诉举报等多元化监督渠道,武隆区市场监管局累计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154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山寨”酒类等问题,引入企业打假专家协作机制,邀请茅台、五粮液等企业专业人员参与识假、辨假,据此发现违法线索10条,立案9起。通过搭建“部门监管+企业协查+群众监督”共治格局,有效拓展了监管触角,提升治理效能。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化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治理,推动智慧监管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长效管控机制,全力打造让群众放心、安心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坚实的食品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