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陈美琦 记者朱定荣)为提升食品包保干部的业务能力,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工作有效落实,长乐区食安办下“绣花功夫”,多措并举,为食品包保干部赋能增效。
重培训,督导“不挠头”。长乐区各镇街食安办会同各市场监管所,对乡、村两级包保干部进行分层级培训,并采取以练代会的方式,组织包保干部与监管人员一起对照“任务清单说明版”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和督导演练,进一步熟练包保督导业务常识与技能。同时开放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平台操作培训,立足真实场景,手把手教学传授现场督导工作方法。
重指导,督导“一点通”。长乐区食安办制作发放包保工作联系卡及公示卡各1万份,包保任务和“两类人”名单(即包保主体安全负责人、包保干部)简单明了,让包保主体主动配合和接受包保干部的督导工作;将“包保干部应知应会”“任务清单说明版”“食安督APP操作”等内容整理成册,制作成区、乡、村分级包保干部一本通手册1千余份,方便包保干部随身携带、随时查看。还统一制作培训PPT课件,在专门的微信群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答疑解惑,并根据操作过程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答复并整理成文,供所有操作人员使用。
重衔接,督导“闭好环”。建立联络人制度,明确各级食安办、食品业务科室、市场监管所一对一工作联络人,加强包保干部督导与部门日常监管工作衔接。属地市场监管所收到“平台”上包保干部通报的问题线索后,立即组织现场检查或立案调查,依法处罚、责令改正,并将调查处理情况通报镇街食安办进行反馈录入。食品业务科室监测“平台”问题动向,关注包保干部通报的问题,做好各环节业务指导及跟踪督查工作。初步实现包保主体数据归集尽量准确、完整,主体应包尽包、应督尽督,统筹推进包保干部督导、监管部门监管与企业整改提升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发现问题-处置问题-平台反馈-现场复查的有效闭环。同时建立定期通报机制,推动各镇街在主体名单更新、督导进度、问题反馈、培训宣贯等方面的保质提速,并将通报情况纳入年终食品安全满意率考核参考指标。
长乐区现纳入“平台”的有效食品生产经营单位9959家,其中A级2家、B级45家、C级519家、D级9393家。全区确定包保干部1074名,其中区级14名、乡级138名、村级922名。开展区对乡、乡对村的相关培训会议及现场督导演练活动86场次,培训包保干部3944人次。严格落实“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制度,督促包保干部按照规定频次完成各季度全覆盖督导任务,有效整合包保干部力量,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强大动力和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