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封梅康)日前,广东省东莞市召开全市农贸市场提升工作推进会,总结农贸市场提升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农贸市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以更大力度推动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
东莞市农贸市场提升工作推进会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农贸市场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立体窗口”。近年来,东莞全力推进农贸市场品质提升,持续加强农贸市场规范建设,打造安全有序的农贸市场消费环境,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据了解,东莞全市共572家农贸市场,目前已有566家开展升级改造,改造率达98.9%,提升数量和比例均为全省第一;在资金保障方面,东莞通过创新发包交易模式推动超1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改造,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持续注入了“源头活水”;带动发展方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建立“党建+市场”模式,先后组建8个农贸市场党支部覆盖61家农贸市场,推进21家市场开展“五星级”农贸市场承诺建设,“有榕集市”、“莞篮子”、“富升”等本土品牌优势逐步显现,成为展示东莞形象的“立体窗口”;安全保障方面,建立“你点我检”机制,实现食品抽检率、不合格产品查处率、信息公示率100%,今年以来开展食用农产品自检89.87万批次,检定计量器具2.18万台,查处“鬼秤”违法案件96宗,切实守护消费公平。并全覆盖摸排农贸市场“三合一”场所违规住人隐患,指导市场开展专项整治,扎实开展虫媒传染病防控,有力筑牢农贸市场防蚊屏障。
五星级市场授牌仪式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逛农贸市场像是逛商场
一座城市最具人气的地方,无疑是农贸市场。因为其事关千家万户之生存,是现代城市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乡村中农副产品、零售产品交换的重要场所。
走进如今的东莞市厚街镇桥头、涌口等农贸市场,场内的鲜肉区、蔬菜区、水果区等各式功能区划分清楚,地砖干净整洁,空间舒适清新、布局错落有致,干净、科技、舒适、贴心已成为其新标签,逛菜市场就像在逛商场。
但改造前并非如此。如桥头农贸市场,改造前由于市场使用年限较久,排水、通风系统等陈旧老化,且存在业态分布不合理、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落后等问题,市场脏乱差,市民每次前往买菜都是急匆匆买好了就走。
为顺应广大市民的殷切期待,上交令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2021年,东莞印发了《东莞市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农贸市场全部进行转型、升级和改造,构建与人口、产业、城市品位相适应的农贸市场体系,将农贸市场打造成为展现东莞文化与城市形象的立体窗口。2022年,东莞对桥头市场开始投入资金2000万元进行装修升级,整个市场按照消费者购买习惯和需求对原有布局和区域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将其改造成了一家批零兼营、品类齐全的大型农贸市场,市场经营种类基本涵盖居民生活所需的所有门类,并具备了智慧型农贸市场的特色和优势。由此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菜市场“脏乱差”的刻板印象,同时在规范化管理、智慧化运营与人性化服务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市农贸市场提质升级的标杆。
“最大的变化是从传统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向一个智慧化、规范化、人性化放心消费市场转型。环境上,我们采用新颖时尚、明亮的商场装修风格,防滑地砖、明亮的灯光和统一的标识,让顾客像在超市一样舒适购物;管理上,打造了30余人的专业管理团队,建立了智能化监督、标准化服务和常态化运营的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上,重新投建食品安全检测室,每天对市场内的蔬菜、水产、肉类等进行随机抽样快检,结果实时公示在大屏幕上,对不合格产品立即下架处理;功能上,增加了便民服务站,为商户、消费者提供咨询、消费纠纷调解、免费饮用水、便民药箱、休闲空间等等,让市场不仅是买菜的地方,更是服务的延伸。”桥头农贸市场经理陈少祺介绍。
完成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不仅成了社区一道靓丽风景线,更为社区带来了长效经济收益,桥头市场平均每年至少增收10%—25%。与此同时,市场改造后人流量增多,也为市场周边小店、超市等带来不少人气。
改造后的厚街镇桥头市场 图片来源:市场管理方
高位推动农贸市场提升
东莞农贸市场得以高质量提升的背后,是其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将农贸市场提升工作的“全景图”细化成了可操作的“施工图”。
为做好农贸市场提升工作,东莞坚持高位统筹。市领导牵头挂帅,围绕农贸市场重点方向、阶段目标、工作要求等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谋划清晰、部署到位。汇聚全市21个部门骨干力量,组建市、镇两级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工作专班,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因地制宜出台的《东莞市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总体规划,围绕升级改造标准、管理制度规范、产权发包磋商、国有市场树标杆等配套推出“1+6”政策文件,细化农贸市场提升任务目标、实施标准、保障措施。成立6个市级督导组统筹包干34个镇街园区,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末端、落到实处。
围绕全市572家农贸市场,东莞开展多轮实地调研论证,在省内首创了升级改造+规范管理+星级打造的“三位一体”标准体系,为各农贸市场分级分类开展转型升级奠定基础。研究确立了超市型、规范型、规范+批发型农贸市场、转型其他商业体等多种提升模式,并积极推动农贸市场丰富业态,引入品牌商家,优化摊位设置,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市民生活便利化水平。同时,发挥财政补贴资金撬动作用,引导多元主体投资,探索村集体农贸市场发包磋商模式,改变“价高者得”承包模式,增强农贸市场公益属性。
为内外兼治出实效,东莞市工作专班以“四不两直”的形式开展下沉督导,落实周例会、月通报、年督办以及末位通报制度,同时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方式与镇工作专班建立良性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城管、交通、消防、交警等部门深化部门联动,对全市农贸市场内部及周边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私搭乱建以及流动商贩等问题开展整治。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将环境卫生维护、经营秩序规范、安全隐患排查等日常管理要求固化农贸市场管理规范,明确市场主办方、经营户、监管部门的职责清单与管理标准。同时搭建“线上投诉+线下巡查”双重监督平台,畅通群众反馈渠道,对巡查发现及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挂号-督办-销号”闭环管理,推动农贸市场管理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稳步转变。
聚焦群众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东莞市场监管局指导各镇街开展农贸工作人员培训,开展农贸市场“你点我检”活动,实现全市农贸市场食品抽检率、发现不合格食品查处率、应公布抽检信息公示率三个百分之百;推进农贸市场“放心消费承诺”,引导农贸市场和场内商户参与“放心消费承诺”活动,推动市场建成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联合媒体开展“一起查鬼秤”行动;指导督促农贸市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督促各镇街农贸市场落实《农贸市场消防安全工作指引》。并充分发挥优秀案例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农贸市场建立党支部,百余名党员亮身份、作表率,践行“三带头”(带头诚信经营、带头宣传政策,带头服务保障),推动开展五星级农贸市场承诺,发挥“打造一批、带动全面”的良好示范效应。还助力打造具有民俗特点、历史特色、区域特征的标杆市场,场内设置博物馆、食品科普基地、醒狮文化元素等的特色市场竞相涌现,本土品牌优势逐步显现,成为展示东莞城市形象的立体窗口。
现场参观改造后的涌口市场 图片来源:东莞市市场监管局
百尺竿头还需持续再进
东莞以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为切入点,推动民生改善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场人流量平均增长10%,铺位出租率提升5%,提供了近8万个就业岗位。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也稳步提升,市民满意度持续提高,相关工作获得了国家、省级表彰,提升经验在全省被推广。
东莞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林永强在提升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农贸市场提升工作是优化东莞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对东莞在“十五五”时期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莞将充分挖掘农贸市场的社会价值、民生价值、文化价值及产业价值,促进市场综合实力持续提档升级。
林永强说,接下来,东莞将突出模式创新“激活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场建立“平台+市场经营者”运营机制,促进线上线下多元融合发展;鼓励和推动市场重构交易、休闲、体验等服务场景及业务模式,释放农贸市场在展示民俗风情、休闲娱乐、产销对接等方面的多元价值,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开展“电商直播助农”活动,将农产品列入“东莞优品”评价目录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农贸市场对接电商平台或网络商城,为入场经营者直播带货、短视频引流提供便利,助推东莞优质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鼓励头部电商与农贸市场、农工产品生产经营大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突出特色发展“创品牌”,通过整合城市空间资源、科学规划场内布局,实现市场硬件设施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已启动提升的市场,将积极挖掘莞邑文化基因,培育“党建+市场”“民俗+市场”等特色模式,打造集商品交易、文化展示、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农贸市场。创新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国企主导、集体参与、私营赋能的混合经营模式,通过产权合作、专项经营等方式,引入专业团队,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市场向现代化商业载体升级。构建品牌化发展矩阵。大力培育四星级、五星级农贸市场标杆,从设施配置、服务标准、文化内涵等方面建立品牌体系。以星级市场为核心形成“市场+商圈”联动格局,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力的商业综合体,实现农贸市场向城市名片功能跃升。
智能化监管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规范管理“优环境”方面,将督促市场开办方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将诚信经营理念贯穿于商品流通全链条,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从源头严把商品进货关,杜绝不合格和禁止交易的商品流入市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公示经营资质、商品价格、投诉举报联系方式等信息,营造公平公正、诚信有序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农贸市场及场内经营者主动参与“放心消费承诺”活动,建立动态培育机制,推动每年不少于6家农贸市场参与“放心消费承诺”,通过示范引领实现市场整体服务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