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 张阳阳)9月上旬,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牧草业)的乌兰布和沙漠有机种植基地迎来有机青贮玉米收割季,成片的有机青贮玉米长势喜人,大型青贮玉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机器缓缓驶过,高速旋转的齿轮将有机青贮玉米连茎带穗揽入“腹”中,经过搅碎揉搓后,再由出草口不断“吐”出粉碎的有机青贮饲料,满载有机青贮玉米的大卡车一辆又一辆交替转运,呈现一片丰收景象。圣牧草业的技术人员在田间实时监测玉米成熟度,指导农机手控制留茬高度20厘米左右、切碎长度2-3厘米,确保饲料粉碎均匀,为后续压实发酵奠定基础。
圣牧草业今年预计收割有机青贮玉米面积达15.82万亩,依托乌兰布和沙漠生态基地的规模化有机种植优势,采用“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收割”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青贮收割机和打捆设备,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部收割任务。收割后的有机青贮玉米经过60天的厌氧发酵过程,其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提升,其粗蛋白质含量可提升至10%以上(高于普通玉米饲料),富含消化酶、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饲喂能显著提升奶牛的产奶量和奶品质量。
圣牧草业种植的有机青贮玉米凭借“周期短、种植密度大、产量高”的天然优势,以及发酵后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特性,成为牲畜眼中的“黄金口粮”,既有效解决了牲畜越冬饲料供应问题,又减少了传统焚烧玉米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圣牧草业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获得了中国和欧盟有机双认证,通过有机种植规范进行轮播和休耕,不使用农药、化肥、杀虫剂,无转基因,为有机牧场提供安全、优质的有机饲草。
圣牧草业构建的“草—畜—肥—田—草”闭环有机农业产业链,实现了从有机种植、有机养殖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圣牧草业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有机管理体系,整个有机种植与收割过程均可追溯,从源头保障有机牛奶的品质与安全。圣牧草业总裁刘文光表示:“有机青贮玉米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乳制品安全,圣牧草业通过推行全程有机管理模式,从源头上为奶源的有机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一理念贯穿于圣牧草业,成为圣牧草业践行有机农业、守护乳品安全的核心准则。”
近年来,圣牧草业已具备年产100万吨有机饲草的供应能力。圣牧草业通过积极探索优质饲草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加大有机饲草料基地建设,持续在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上下功夫,实现了收割、晾晒、聚拢、打捆、拉运全程机械化,不仅促进了有机饲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也能够助力农牧民增收。圣牧草业直接解决农牧民就业2000多人,累计带动2万多名农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实现了农牧民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2.2万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圣牧草业成立于2010年4月28日,注册资金2.73亿元,是集有机饲草、有机中药材和有机农品的种植、加工、流通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15年来,圣牧草业扎根在乌兰布和沙漠立足防沙治沙事业,在沙漠咽喉地带种植了6200多亩防护林带,修建了193公里道路,架设电线280公里,建成了11座蓄水库,4座引黄泵站,使乌兰布和沙漠200平方公里不毛之地披上绿装。
圣牧草业始终致力于沙漠全程有机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改造,以有机人工草场建设为核心,打造有机牧草种植、粪污无害化处理、荒漠化治理、土壤改良、生态修复、沙漠特种经济作物种植为一体的沙草有机产业体系,将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与圣牧草业专属的沙漠全程有机产业链完美融合,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新性运用草→畜→肥→田→草的有机循环方式,2024年有机种植规模达到46万亩,有机饲草年产量100多万吨,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46万亩有机种植全部通过了中国、欧盟有机双认证。圣牧草业先后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内蒙古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授予“自治区级生态农场”荣誉称号,连续六年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A级纳税人。圣牧草业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引领示范效应的有机沙草产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