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李黎)在2025年的“苏超”赛场上,江苏的特色美食持续走红,如徐州烧烤、扬州炒饭、常州萝卜干等。其中,作为连云港市美食代表的赣榆煎饼,曾六次在连云港队的主场外精彩亮相。而在此轮“食”力破圈之前,赣榆煎饼凭借独特风味早已经“席卷”全国。本期“食”话实说邀请省食药安委食品安全专委会委员、省疾控中心理化所所长吉文亮,探寻赣榆煎饼的特色风味和破圈之道。
一、两千年的传承
赣榆人的一天,大多从食用煎饼开始。刚摊好的赣榆煎饼薄如宣纸、色泽微黄,单独品尝,酥脆绵韧,口鼻之间满是谷物的醇香。与口感软嫩的天津煎饼、质地厚实的山东煎饼判然有别。

赣榆煎饼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赣榆当地人就开始吃名为“煎饼”的干粮。因其原料广泛、容易储存、方便食用而成为当地主食,延续两千余年而不衰。
如今,赣榆煎饼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江苏省和连云港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该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介绍,赣榆煎饼以小麦、燕麦、黄豆、玉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糊后,以铁鏊为工具,用慢火、手工摊制而成,讲究糊子稀稠有度、火候掌控精准。

赣榆煎饼不仅工艺讲究,食用方法也很有特色。因地处黄海之滨,兼有山海平原之利,赣榆人常将煎饼搭配干鱼、虾仁、海苔、虾酱等海味同食,咸鲜交织,独树一帜。
二、鏊子上的革新
煎饼是赣榆人的主食,也因此成为赣榆地区的一项产业。在赣榆,从事煎饼加工、销售的人员超过1万人,每天摊煎饼20万公斤以上。
赣榆煎饼拥有专门的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当地还成立了煎饼专业合作社。
在宋庄镇新康邑村,30%的农户常年从事煎饼生产。为进一步壮大煎饼产业,该村集体整合资源,打造占地8600平方米的煎饼产业园,实现统一加工、品牌销售。
走进煎饼产业园,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焙烤后的醇香。这里采用自动旋转鏊台,一人可循环在6张鏊子上摊制煎饼,每小时产出煎饼约120张,效率提升3-4倍。
据介绍,有18万多赣榆人在外打拼——他们成为赣榆煎饼的传播者。借助长途客车、快递网络,赣榆煎饼已“席卷”全国。

随着“破圈”加速,食品安全成为关键命题。吉文亮在实地走访生产基地后表示:“纯谷物原料、高温烙制工艺赋予赣榆煎饼食品安全优势,关键在于原料质量与加工过程卫生控制。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进一步保障其品质与食品安全。”
三、舌尖上的守护
“苏超”赛事和地方政府的推广,让赣榆煎饼不断破圈、征服越来越多人的味蕾。
市面上,赣榆煎饼品类繁多,散装、盒装兼具。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吉文亮建议:1.优先选择独立密封包装的产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过期;2.选购散装煎饼时,应留意存放环境是否卫生、有无防尘防蝇措施、容器是否清洁并有效覆盖、销售人员是否规范佩戴口罩和手套,取食夹是否专用,以防交叉污染;3.同时,观察产品色泽与气味,新鲜煎饼应具有谷物清香、色泽均匀、无霉斑异味。此外,赣榆煎饼保质期较短,建议适量购买、尽快食用。
虽说赣榆煎饼可卷万物,但是搭配也有讲究。吉文亮建议均衡搭配蔬菜、蛋类等食材,使营养更全面;海产品、咸菜等含盐量高,搭配需适量。
赣榆煎饼,千年传承。卷得了万物,也能“席卷”远方。至此,2025年“食”话实说之“食安苏超”系列探访活动圆满结束。我们以足球为媒,见证了江苏特色食品产业的文化厚度与安全底色。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的“苏超”,也祝福江苏食品产业继续在传承与发展中砥砺前行!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