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5年北京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等2个方案的通知》(京疾卫管〔2025〕6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北京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的监测及干预工作,规范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队伍操作技能,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完成各项干预工作任务,北京市于8月20日召开了北京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培训会。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鹏、市体检中心副主任钱文红、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周凯、市疾控局卫生管理处副处长顾菲、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副所长孙冰洁出席了会议,各区疾控局、教委学校卫生主管人员、区疾控中心主管领导及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病监测队伍成员、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相关工作人员共计23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疾控局卫生管理处副处长顾菲主持了培训会开幕式。
杨鹏在会上强调监测工作的长期性与重要性,指出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监测工作是学校卫生核心,通过长期收集数据,为策略调整提供依据。多年来,工作人员扎根校园,建立监测网络,成效显著。2017年以来,监测人数从2万余人增至5.8万余人,涵盖各学段。2018年起总体近视率下降,肥胖率达峰后持续降低,血压偏高率下降,脊柱弯曲异常率较低,学生健康习惯及校园环境均有改善。同时,学生健康生活习惯逐步改善,用眼、运动、睡眠状况持续优化,学校教学环境整改成效显著。学校卫生工作任重道远,希望通过培训规范工作,加强质控,推动防控工作提质增效,携手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钱文红聚焦质量控制,剖析基层执行难点。坦言基层执行中存在诸多挑战:尽管市、区管理层对质控要求掌握扎实,但一线操作层面存在标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体重、身高、腰围测量不规范,受天气、学生配合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她指出,质量控制需“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体检队、监测队队长的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确保每一项数据精准可靠。同时,需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将质控要求层层传递至一线操作人员,避免“上热下冷”“执行走样”。
周凯肯定了近年学生健康工作的成效,同时明确工作重点,直指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如高年级健康风险凸显、健康行为偏差、教学环境短板等。针对2025年工作,周凯处长提出一是强化部门协同,落实健康副校长制度;二是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作为国家考核核心依据;三是改善教学环境,按新版办学标准调整课桌椅、改造照明;四是推动个性化干预,为近视、肥胖学生建立档案并实施精准防控。
市疾控局处长顾菲副对后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从资金使用: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专款专用,避免因支出滞后影响经费额度;质量控制:通过培训强化数据准确性,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撑;数据应用:深入分析监测数据,横向对比找差距,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专项任务:密云、房山等5区需完成10所学校的消毒监测(涵盖饮用水、门把手等采样对象);脊柱侧弯关爱行动:开展免费筛查与分级干预,通过科普讲座、居家监测、门诊康复等方式,助力学生“挺直脊梁”等方面总体部署资金管理、监测质量与专项行动。
孙冰洁总结了2024年工作,明确2025年重点。2025年工作将聚焦强化数据质量控制,针对脊柱弯曲异常开展专项质控;推动家庭参与学生周末运动督导;细化课桌椅、照明等教学环境监测,助力各区精准整改。明确了“监测精准化、干预个性化、管理常态化”的工作方向。
与会人员一致反映,此次培训全面、细致,考核科学、严格。通过培训,大家对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会以更高的标准开展本年度的监测与干预工作。下一步,各部门将协同发力,持续完善学生健康防护网,为北京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