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赵春辉 申金刚)邯郸市市场监管局树牢“监管为民、服务有感”理念,当好助企“护航员”“服务员”和“宣传员”,主动服务解难题,助企纾困促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特殊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当好“护航员”,筑牢企业发展基石。一是秉持服务型监管。坚持包容审慎,为涉企检查“立规矩”,做到应合尽合、能减尽减,既不越位又不缺位。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新模式,全市8家特殊食品生产企业、56家大中型经营企业全部实现“可视化”监管,运用远程监控、AI识别等技术手段,精准发现问题隐患,实现监管“增效”企业“无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根据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随机抽查;坚持“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原则,对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轻微问题进行教育指正,主动以说教式执法及时消除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目前累计纠正违规免罚案件12件。二是推行体检式执法。将服务理念融入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开展体检式检查、专业性指导,将“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指引”,指导企业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建立风险防控清单;开展以案释法,引导企业合规经营,让企业明确“雷区”和“红线”,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开展嵌入式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先后举办全方位、多层次的专题培训6次,开展政策解读,深入学习《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现场答疑解惑。全市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5000余人次参加,进一步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当好“服务员”,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一是开展“点单式”服务,精准匹配需求。每年聘请第三方技术专家、法律顾问组成专家团,对全市8家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体系检查,全面剖析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深层次查找企业质量管理方面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实地“把脉”、现场“开方”,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先后为企业解决难题41个,有力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二是开展“一对一”服务,助力纾困解难。深入开展质量服务企业行活动,面对面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备案注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掌握企业真实诉求,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一对一”的精准帮扶,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沟通对接,加快推进保健食品许可备案等办理进度,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一年来,先后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办理许可备案23个。三是开展“一站式”服务,搭建发展平台。牵头搭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特殊食品产业帮扶联盟”,由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四市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共同组建,定期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建立了信息共享、定期会商、风险研判、应急处置、公益培训、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实施产业协同、技术赋能、市场拓展和资源共享,推动特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好“宣传员”,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一是加强政策引领。深入宣贯《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关于遴选保健食品复方配伍试点企业的通知》等最新政策法规,让企业了解产业发展政策,帮助企业规范化健康发展、少走弯路,充分享受政策的红利。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帮助企业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今年以来,先后3次邀请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消费者代表走进生产企业参观调研、座谈交流,实地查看工艺流程、制度落实、风险防控等情况,听取合理化建议,共筑食安防线。三是促进社会共治。在企业走廊和公园安装特殊食品科普橱窗,开展特殊食品科普宣传活动,与企业联合组织开展特殊食品安全知识“五进”宣传活动10余次,通过悬挂宣传条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播放科普视频、现场咨询解答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特殊食品科普知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安全购买特殊食品,唱响特殊食品科普宣传好声音,持续深化社会共治格局。依托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建成了市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基地,今年组织开展开放日活动6次,积极营造食品安全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