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聚焦流通环节 深化专项整治——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农村牧区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2025-10-13 11:56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王中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郝宇新 记者张阳阳)为切实守护农村牧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农村牧区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为抓手,结合食品安全“大干百天再攻坚”工作整体部署安排,将民生实事落到实处,通过精准施策、机制创新、共治共享,实现整治成效可视化、监管模式长效化、基层治理精细化。

1760327645709816.png

一、聚焦群众关切,让整治成效可感可及

以“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为目标,把整治成果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靶向整治”清除消费隐患

聚焦农村牧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校园周边等重点场所,以食用植物油、畜禽肉类、调味品、乳制品等消费量大的品类为核心,实施精准监管:一查进货源头,看索证索票是否齐全,严防“三无”食品、山寨仿冒食品流入;二查储存环境,看是否按标准分区存放,杜绝混放、高温储存等问题;三查保质期管理,看是否落实“先进先出”制度,清除过期食品隐患。专项行动以来,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94户次,现场整改卫生不达标、索证索票不全等问题104家次,检查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销售者99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31次,让群众货架更“干净”、餐桌更安全。

(二)“透明监管”回应群众期待

坚持把“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贯穿监管全过程,以“透明化”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线上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12315平台,构建“24小时不打烊”的投诉响应机制;线下在集贸市场、村社商超等重点场所张贴举报电话公示牌,让监管过程“晒在阳光下”。在专项整顿期间,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1760327667820397.png

二、强化制度支撑,让监管体系长效有力

以制度建设破解整治难题,构建“全链条、常态化、多维度”监管机制,确保整治不松懈、效果不反弹。整合监管力量,实施“拉网式”排查,覆盖城乡接合部、偏远牧区等薄弱区域;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建立“台账式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隐患都整改到位。

1760327689824436.png

三、深化基层治理,让共治格局凝聚合力

发挥基层监管所的支点作用,激活治理效能,推动监管力量下沉、治理资源整合,构建“上下联动、群防群治”的基层治理格局。一是推动“主体自律”能力提升,针对农村牧区经营者法律知识、经营理念薄弱的特点,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案例讲解+现场演示”式培训,聚焦进货查验、过期食品处理等实用技能,切实提升广大经营主体依法依规经营意识;二是培育“社会共治”良好生态,通过集中宣传、案例宣讲、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强化群众防范意识,让“食品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监督”的浓厚氛围,形成“监管引导、主体自律、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下一步,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优化监管机制,强化基层治理,不断筑牢农村牧区食品安全防线,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食品安全保障。(赛罕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