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源县依托“富源魔芋”品牌资源,一体化推进种源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市场销售模式,推动魔芋产业实现年产值11亿元以上,魔芋产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产业。
因地制宜 规模化发展
富源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把魔芋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支柱产业,规划发展“富魔1号”种植带和新品种引进培育带,建成全国最大的魔芋及产品交易中心,形成了“两带一中心”产业布局。
“老厂镇被誉为‘魔芋种植第一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魔芋,随着魔芋产品的大量开发利用,市场需求增大,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开始在全县推广种植。”富源县魔芋研究所所长董坤介绍。
2023年,全县推广优质魔芋种植,在中安、后所、大河、墨红、竹园、富村6个乡(镇、街道)发展连片种植,建有寨子口、海坪、洞上等1000余亩魔芋连片种植基地30个,百亩连片基地118个,建成魔芋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带动种植魔芋15万余亩。成立云南省首家魔芋研究所开展基础技术研究,投入资金3亿余元,为魔芋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人才保障。
富源县依托专业化交易中心,每年吸引国内外客商3万余人次,交易子芋1万余吨、商品芋5万余吨;借助云商乐选直播基地,开启“产业带直播+短视频带货”新模式,拓宽魔芋产品销售渠道;提升魔芋产业市场外向度,推动魔芋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走向更广阔市场。
打造品牌 延伸产业链
富源县联合26家单位组成云南省魔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选育“富魔1号”和“金地1号”两个新品种,完成太空搭载育种项目。建成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富源县魔芋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富源魔芋”获得有机食品及欧盟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两张名片”,持续放大品牌效应,成功注册70余个魔芋产品商标,拥有“白金芋宝”“麒麟牌魔芋膳食纤维”等10余个自主品牌,“富源魔芋”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富源县充分发挥精深加工业串联一产、三产的纽带作用和延伸拉动效应,高起点规划建设集魔芋产品储藏、加工、销售、展览为一体的“富源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培育魔芋加工企业80余家,建成精深加工生产线40余条,研发生产魔芋即食食品、魔芋素食、魔芋月饼等系列产品30余种,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带动发展魔芋营销户1036户,从业人员3160人。
该县充分挖掘“富源魔芋”品牌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规划建设魔芋特色小镇、魔芋产品一条街,推广“魔芋宴”“魔芋全席”等特色菜品,开展“科技·魔芋”有奖征文、“高原印象·画说魔芋”美术作品展系列活动,推动魔芋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由“卖产品”向“卖体验”“卖文化”转变。
以民为本 利益普惠化
富源县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联结机制,将魔芋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内,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当地村民,实现发展成果普惠共享。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由企业承接订单,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收购体系;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免费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保证农户种植的魔芋有市场、有销路、有价格,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的局面。
该县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建成国家标准魔芋园1个,培育龙头企业9个、家庭农场22家、魔芋专业合作社108个,带动全县34431户12.82万人从事魔芋相关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订单式生产等方式,促进农户在魔芋产业链上多重获益,实现户均增收3万余元。(张政伟 姚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