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为农业国际贸易注入“确定性”力量——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农业分论坛侧记

2025-11-07 10:07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方冰

11月5日,作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配套活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韧性与创新:不确定外部环境下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上海市举办。分论坛由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共同主办,部分国家驻华使领馆、专家学者、跨国公司以及地方农业农村部门、行业商协会的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大计,共享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经验,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农业国际贸易是全球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农业国际贸易正行进在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航道上,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挑战。

“无论是地缘冲突、极端天气,还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不是单点发生的,而是交织发生、叠加放大的,共同构成对农业国际贸易的系统性冲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说。

与会嘉宾认为,在一个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谋求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努力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中国始终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促进全球农业的稳定发展,深入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稳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产量连续10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7亿吨新台阶,人均占有量达500公斤。

不仅中国,其他国家在适应不确定外部环境过程中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农业事务负责人劳德米尔·穆勒说:“我们发展了一套为巴西气候和生态系统设计的‘热带农业模式’,即使面对气候变化、市场波动或地缘政治变化等外部不确定性,巴西农业依然具有韧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是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粮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对外合作部总监陈刚介绍:“我们正在推动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全链条合作生态,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分散的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环节整合为透明可信的网络,将风险管理从事后的补救措施或补偿措施,转变为事中可控,再向事前预判提升,解决信息不透明与风险不可控问题。”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农业国际贸易越是面临不确定性与风险挑战,就越需要通过开放化解困局、以合作凝聚力量。

“国际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必须携手合作,改变全球农业贸易,使全球化能够更好地造福所有人。”挪威农业和食品部国务秘书汉娜-贝里特·布瑞克认为,在复杂严峻的局势下,各国携手合作共赢才能改变全球农业贸易格局,让全球化成果更好惠及大众。

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莱格认为,多边合作是破解全球贸易挑战的关键,全球挑战复杂交织,无法仅凭单一领域、单个国家的孤立行动应对,必须通过多国协同发力综合施策。而多边合作的核心实践路径,在于强化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协作平台作用,既要合理运用农业贸易领域的现有规则,更需推动WTO争议解决机制的有效运作。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论坛的各界嘉宾都表达了对稳定供应链、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合作机制的共同诉求,展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战略定力。下一步,要把凝聚的共识转化为行动,把分享的经验转化为实践,把探索的路径转化为成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各国共享市场机遇,共担发展责任,共促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张震宇 丁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