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肉牛保险+”如何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5-08-11 08:38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曹译文

夜幕降临,和合牧场鲜牛肉火锅里雾气腾腾,食客们举着筷子,将薄得可以透光的鲜切牛肉浸入滚烫的火锅中,涮烫10秒迅速捞出——粉白的肉边微微蜷曲,牙齿轻咬时肉汁瞬间迸发,带着淡淡的奶香在舌尖化开。

“我们的牛肉是牧场直供,每天早上屠宰一头牛,把适合涮火锅的部位直供火锅店,现切现卖,卖完今日就没有了!”和合牧业养殖场负责人张会臣介绍道。火锅店后厨,师傅正用特制长刀片着当天最后一块牛里脊,这是火锅店“现杀现涮”的金字招牌,也是吉林肉牛从牧场到餐桌的鲜活写照。

随着2021年吉林省提出“千万头肉牛工程”,肉牛产业快速发展,肉牛养殖数量和养殖户数均显著增加。2024年,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742.6万头,其中存栏量431.1万头,同比增长0.9%,出栏量311.5万头,同比增长7.5%,屠宰量也跃升至全国第5。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吉林省肉牛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历程。

在肉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成本高、融资难等情况始终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那么,如何为这条从牧场到餐桌的产业链保驾护航?又如何在养殖户与市场之间架起风险防护网?“肉牛保险+”的创新模式又起到了哪些作用?近日,记者前往吉林多地,探寻其中的奥秘。

政策何以破解活体抵押困局?

“过去在农村,常听老辈人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牛想贷款简直比登天还难。”长春市广源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鄢桂喜深有感触地说。他从事肉牛养殖行业近二十年,经历过产业发展的起起落落,对融资难的痛点体会尤为深刻。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21年3月,吉林省金融局、省畜牧局、省财政厅、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吉林省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规定,肉牛等畜禽活体可作为抵质押融资物,贷款额度一般按动物活体保险金额的80%至120%发放。同年9月,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又下发《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肉牛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

为建立健全金融服务畜牧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金融资源对畜牧业产业的扶持作用,吉林省还成立了由银行、保险、担保、投资(基金)及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线下融资对接服务,保险、银行、农担、龙头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共同创新多形式金融支牧模式,为肉牛产业发展形成合力。

保险如何赋能融资授信?

“今年肉牛价格相对稳定,但去年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巨大的挑战,养殖户都希望给每头牛上保险,这样对牧场来说是个很好的保障。”张会臣说道,“我们在长春市开了3家鲜牛肉火锅店,把适合涮火锅的肉单独售卖,以期获得更高利润。”

和合牧场肉牛养殖售卖模式是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缩影,产业快速发展需要金融贷款支持,畜牧业融资难由来已久,保险在融资授信中起到了何种作用?

“你看牛耳朵上的耳标,里面都有芯片,牛的状态是可以实时监控的,这样银行也放心贷款给我们。”张会臣说,“我们养殖的牛是安格斯牛,品种好、价格高,普通的政策性保险保额其实对于牛的实际价值来说有差距,因此我们购置商业险作为补充。”

“每头牛都有保险,今年每头牛保额从1万元提升到1.5万元,银行按照保额的90%贷款给我们,这样一来,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可贷款金额大幅提升了。”张会臣介绍道。对于大型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来说,降低养殖风险是一方面,通过补充保险进行贷款也是投保的目的之一。

在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鸣升农牧科技公司,为每头牛附加5000元保额补充保险后,可贷款1.6万元。“这是通过创新保额补充险撬动融资增信功能的良好实践,在政策性肉牛保险保额的基础上,为有贷款需求的养殖户附加5000元的保额补充险,从而提高贷款授信额度,可谓一举两得。”中华财险吉林分公司副总经理何永新介绍道。

“养牛对于资金流要求高,现在有了活体抵押贷款政策,只要养殖户有意向贷款,融资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鄢桂喜说,“去年肉牛价格不稳,我们想要调整在栏牛群结构,购买300头优质品种肉牛,以期增加收入。”

鄢桂喜对于扩大规模的想法也很简单:“国家政策好,有保费补贴,一头牛只需付100余元即可获得保障,解决养殖的后顾之忧。”保险公司通过搭建通道增加养殖户贷款融资渠道,截至去年末,已与多家银行开展肉牛活体抵押贷款,形成了“保单互认、数据互通、人员互信、业务互帮”的和谐局面,为肉牛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怎样让多款产品形成合力?

走进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的肉牛养殖场,一幅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养殖人员正在给肉牛添加饲料,兽医则在为一头患病的肉牛注射药剂,旁边的养殖档案上清晰地记录着这头牛的发病时间、症状、诊断结果和治疗过程。

“有了医疗险,我们在肉牛疾病防治上更有信心了,也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去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水平。”和合牧业镇赉县牧场负责人开心地和记者说。去年,该牧场尝试为肉牛投保医疗险,为牧场提供医疗保障2181万元,支付医疗费用赔款131万元。

除了医疗险,肉牛价格指数保险也受到了养殖户的广泛欢迎。“去年肉牛价格波动比较大,我们心里都捏着一把汗。还好我们投保了价格险,在价格下跌的时候获得了赔付50余万元,减少了不少损失。”吉林省四平市鼎牛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价格指数保险为肉牛售卖时的低价风险提供了保障,让养殖户能够更安心地从事生产经营。

面对肉牛产业发展困境,保险公司通过提高政策性肉牛保险承保率,创新开发保额补充险、医疗险、价格险、无害化处理险、观察期补充险等8款产品,形成了肉牛养殖综合保险保障体系,针对性解决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各类迫切问题,助推吉林省肉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这些扎根产业痛点的创新实践,在为吉林肉牛产业注入了稳健发展的动能,更获得多方认可。吉林省肉牛活体贷破解肉牛养殖主体融资难题案例入选了农业农村部2022年金融支农十大典型案例,而中华财险创新“肉牛综合保险+”助力肉牛产业稳健发展模式入选了农业农村部2024年金融支农十大典型模式。(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