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 黄永建)国务院食安委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安排部署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省食安办的指导下,采取2444工作法,即“双组长领导、四方面强化、四步骤落实、四措施推进”,迅速实现“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在全市生根发芽,蹚出新路,走在前列。
党政同责强引领,高度重视首发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书记市长同步安排,紧凑部署,迅速掀起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热潮。
一是党政同责建机制,实现党委政府同安排同部署,为各项工作迅速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高度重视强引领,市政府连续召开会议进行推进,开发线上包保督导平台,并开展氛围营造。在此基础上,市委书记、市长分别赴企业进行督导,党政同责引领效应进一步凸显。三是严格标准抓落实,以“三清单一承诺”为规定动作和核心要素,严格推进“精准分层分级”包保管理。
落实责任显担当,四方协同共发力
市、县、乡(街)、村四级党委政府、包保干部、市场监管部门担当尽责,企业完善管理协同发力,属地责任、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一是各县(市、区)政府强化属地管理,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领导及实体化运行专班工作机制。二是包保干部对照任务清单强化督导检查,四级党委政府4343名领导干部全员上阵积极参加包保,包保率100%。三是市场监管部门严格履职强化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规范管理。四是企业完善管理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全市490家A、B级生产经营企业及学校食堂修订制度、完善设施、改造硬件,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配备率100%,并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法人+总监+安全员+岗位责任人“四员”主体责任落实体系基本形成。
包保管理全覆盖,四步推进稳发力
市食安办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在实体化专班运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摸底数、建清单、严督导、抓督查四步骤有序推进包保工作。
一是摸底数明任务。对所持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摸底登记,建立企业基本信息台账。全市共有有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5072家,其中生产企业318家,经营企业(含餐饮、学校食堂)24754家。符合A级30家,B级460家,乡级1975家,村级22607家。
二是分层级建清单。按照市、县、乡(街)、村四级党委政府对应A、B、C、D四级企业进行分配包保,建立包保责任清单。全市干部共4343人,其中市级13人,县级158人,乡级654人,村级3518人;四层包保干部对应四级包保企业比例分别为1:2.3,1:2.9,1:3.0,1:6.4。
三是严督导建台账。各级包保干部严格按照任务清单对包保企业进行一对一安全项目现场督导检查,建立督导台账。截至11月10日,市县两级对A、B级企业包保督导全部完成,乡(街)、村级对C、D级企业的督导目前正在有序进行中。
四是严督查促履职。依托食安办,市、县分别成立两级督查组,对照督查清单,对干部包保督导进展情况和下级党委政府“两个责任”落实安排部署及包保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
有序推进重实效,四项措施再加力
在严格完成国务院食安委、省食安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疫情防控现状及食品产业基础薄弱、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现实,实施四项措施,有序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专题培训提能力,在全员组织4343名包保干部参加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培训会的基础上,采取以会代训、边查边训、视频学习等方式对不同层级干部进行督导知识培训。各级累计组织培训会议13次,视频学习35次,受众人数突破5000人次。
二是专业指导提管理。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以现场指导、线上展示等方式,组织辖区企业完善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制定总监职责、安全员职责及法人、负责人等关键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指导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及工作清单,突击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三是温馨提示提效率。针对不同层级干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熟悉程度、认知程度,制定包保管理《温馨提示函》,以书面形式督促包保干部按时签订承诺书,并对包保时间节点、任务清单等进行提示。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包保干部和包保企业为主体,制定《包保工作手册》,做到一人一册、一企一册,提高包保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提高包保工作效率。
四是立行立改提实效。建立督导问题立行立改制度,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不足现场如实记录,检查结束立即沟通属地监管责任人,现场研究分析风险系数,制定整改措施,立即整改。
目前全市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开局良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整体进度走在全省前列。下一步,太原市将进一步夯实基础,创新措施,规范管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高质量发展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切实保障省城公众“舌尖安全”不出问题。